[实用新型]一种淡水污染治理船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85903.1 | 申请日: | 2015-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891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黄清良;陈仁灼;李美艳;徐虎千;王晓;张明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和利华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35/00 | 分类号: | B63B35/00;C02F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王震秀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淡水 污染 治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淡水污染治理船,涉及地表水环境治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的进展,地表水体(湖泊、河流、水库、人工景观和水产养殖塘等)污染成为影响我国地表水体健康的最重要因素。地表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有:未经过妥善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入;施用的化肥、农药及城市地面的污染物,被雨水冲刷,随地面径流进入水体;随大气扩散的污染物质通过重力沉降或降水过程而进入水体等。
目前,我国的很多地区都对外源性污染进行了截流和处理。但是,水体中的内源性有机污染物(主要在底泥中),已成为地表水体水质恶化的最重要原因。近年来国内兴起的微生物强化修复技术可以降解底泥中的有机污染物,是一种利用自然生态原理的原位修复技术。采用微生物强化的原位修复技术在国内外的中小型地表水体中较为成功,但是在大型的水体中很少有成功的案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淡水污染治理船,其施工操作简便、构造简单灵活、可组装和拆卸性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具体实现:
一种淡水污染治理船,包括安装于船体上的微生物储备单元、加压设备和发电机,所述的发电机电连接加压设备,微生物设备单元连接有微生物输送软管,所述加压设备连接有气体输送软管,所述微生物输送软管和气体输送软管通过连接件与船体上的自沉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的微生物输送软管末端与微孔微生物分配管连接,所述的气体输送软管末端与微孔氧气扩散管连接,所述微孔微生物分配管与所述微孔氧气扩散管捆绑为一体。
所述微孔氧气扩散管的表面具有若干个微孔结构,以使氧气输送和扩散。
所述微孔微生物分配管的表面具有若干个细孔结构,以使微生物质通过微孔微生物分配管输送和分配。
微生物储备单元上设置有计量泵。
所述发电机对所述船体的动力系统供电。
本实用新型通过微孔氧气扩散管和微孔微生物分配管一体设置,使得其能够降解水体内源性污染物,整体施工具有节省人力、工程投资、缩短治理时间等优点,同时,特别适用于大型水域面积水体水质的治理。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淡水污染治理船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地表水体内源性污染治理装置,包括安装于船体5上的微生物储备单元2、加压设备3和发电机4,所述的发电机4电连接加压设备3,微生物设备单元2连接有微生物输送软管8,所述加压设备3连接有气体输送软管6,所述微生物输送软管8和气体输送软管6通过连接件9与船体5上的自沉装置7连接在一起,所述的微生物输送软管8末端设置有微孔微生物分配管11,所述的气体输送软管6末端设置有微孔氧气扩散管10。
微生物储备单元2上设置有计量泵1。
本实施例中,气体输送软管6和微孔氧气扩散管10连接,微生物输送软管8和微孔微生物分配管11也彼此连接,然后和自沉装置7采用捆绑在一起。发电机4为计量泵1和加压设备3提供电源,加压空气或氧气通过气体输送软管6输送到微孔氧气扩散管10对底泥12进行增氧并扰动底泥12;计量泵1将储存在微生物储备单元2中的微生物按设定的剂量经过微生物输送软管8输送到微孔微生物分配管11,并和被扰动的底泥12混合,对于大面积水域的水体,可以通过船体5来回拖动进行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和利华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未经中和利华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859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声波侧扫式船舶吃水量检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电动车的驱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