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施工现场的防扬尘道路洒水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80332.2 | 申请日: | 2015-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914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杨绍红;王雅各;王跃伟;沈成红;陈春波;沈裕良;田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通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H3/02 | 分类号: | E01H3/02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戴晓翔;陈柳汀 |
地址: | 310019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施工现场 扬尘 道路 洒水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洒水车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现场的防扬尘道路洒水车。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现场防止扬尘一直是文明施工的重要工作,也是政府部门和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之一,但施工现场大多采用手持水管冲淋的方法进行洒水,存在受水源限制、劳动量大、效率低的缺陷。
授权公告号为CN203174542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环卫工人用的三轮车洒水装置”,在三轮车上设置水箱和带阀门与若干出水孔的出水管,使用时,开启阀门,水箱内的水从出水管的出水孔喷洒到地面,实现洒水。但是,当水箱内的水位下降时,出水孔处的水压也随之减小,喷洒出来的水量会越来越少,导致洒水效果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洒水效果稳定的用于施工现场的防扬尘道路洒水车。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用于施工现场的防扬尘道路洒水车,包括带车厢的三轮车、安装在车厢内的储水箱、带喷洒孔的喷洒管,其技术特征是,它还包括加压水泵、用于驱动加压水泵的发电机、抽水管和出水管,储水箱上设有注水口和出水口,抽水管的一端自出水口伸入储水箱内,另一端与加压水泵连通,出水管的一端与加压水泵连通,另一端通过三通与喷洒管连通;所述车厢的后部的外侧设有至少一支架,喷洒管架在支架上。
通过发电机驱动加压水泵将储水箱内的水抽出,进而输送至喷洒管,使得喷洒出的水量、水压不受限于储水箱内的水位,洒水效果稳定。本洒水车还可以通过储水箱上的注水口对储水箱再次注水,使用方便。喷洒管与车厢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稳固。
作为改进,上述的支架为一端焊接在车厢外侧的钢筋,钢筋的另一端弯折形成钩部,喷洒管置于钩部内;所述的钢筋有两根,对称设置在车厢的左、右两侧。这一设置,使得支架的结构简单,取材方便,也便于加工、安装。
作为改进,所述的储水箱位于靠近车头的车厢前部;加压水泵和发电机并排放置在车厢的后部。这一设置,使得质量较重的储水箱不会导致三轮车在行驶过程中失去重心,行驶时更为平稳。
作为改进,所述的车厢内设有至少一根第一钢筋和多根第二钢筋,第一钢筋与车厢前部围成用于放置储水箱的容纳腔;多根第二钢筋与车厢后部围成用于放置加压水泵和发电机的容纳腔。这一设置,使得车厢内部件的放置更紧凑、整洁,也避免了部件脱离工位。
作为改进,所述车厢的后部挡板上开设一供出水管穿过的缺口。这一设置,使得车厢内的部件放置更为紧凑。
作为改进,所述的喷洒孔均匀分布在喷洒管的底部。这一设置,使得洒水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第一,通过发电机驱动加压水泵将储水箱内的水抽出,进而输送至喷洒管,使得喷洒出的水量、水压不受限于储水箱内的水位,洒水效果稳定;第二,还可以通过储水箱上的注水口对储水箱再次注水,使用方便;第三,喷洒管与车厢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稳固;第四,车厢内的储水箱、加压水泵、发电机、抽水管、出水管的安装位置紧凑、合理,避免了三轮车在行驶过程中失去重心的情况,使得行驶更为平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三轮车,11、车厢,12、第一钢筋,13、第二钢筋,14、缺口,2、储水箱,21、注水口,22、出水口,3、喷洒管,31、喷洒孔,32、三通,4、加压水泵,5、发电机,6、抽水管,7、出水管,8、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的用于施工现场的防扬尘道路洒水车,主要由带车厢11的三轮车1、安装在车厢11内的储水箱2、带喷洒孔31的喷洒管3、加压水泵4、用于驱动加压水泵4的柴油发电机5、抽水管6和出水管7组成。喷洒管3为PVC管,喷洒孔31均匀分布在喷洒管3的底部。
储水箱2上设有注水口21和出水口22,抽水管6的一端自出水口22伸入储水箱2内,另一端与加压水泵4连通。出水管7的一端与加压水泵4连通,另一端通过三通32与喷洒管3连通。所述车厢11的后部的外侧设有两个支架8,对称设置在车厢11的左、右两侧。上述的支架8为一端焊接在车厢11外侧的钢筋,钢筋的另一端弯折形成钩部,喷洒管3置于钩部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通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杭州通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803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