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摩擦叠焊用塞棒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66108.8 | 申请日: | 2015-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711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黄江中;杨炳发;马洪伟;许威;杨帆;鲁欣豫;高辉;焦向东;周灿丰;李冠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23K20/12 | 分类号: | B23K20/12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胡婉明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擦 叠焊用塞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擦叠焊用工具,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干式与湿式摩擦叠焊作业的摩擦叠焊用塞棒。
背景技术
海洋钢结构的水下连接方法分为三类,即机械连接器、电弧焊接和固相焊接。机械连接器结构简单、相对便宜、安装迅速且连接质量与水深无关,但是其在长期可靠性方面存在缺陷,因此其应用受到限制。电弧焊接分为湿式焊接、局部干式焊接、干式高压焊接和干式常压焊接。湿式焊接、局部干式焊接接头质量较差,通常用于浅水、非重要结构修复。干式高压焊接可以获得高质量的焊缝,目前广泛应用的水下干式维修系统,通常采用轨道式钨极氩弧焊接,但是因为电弧稳定性较低,一般用于300m水深以上。钨极氩弧焊接的变异方式是等离子弧焊接以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接,这两种焊接方法可以实现1000m水深以深压力下的焊接,但是,存在实施成本高昂和难以实现全自动化的问题,并且难以应用于海底管道之外的海洋平台等其它钢结构的维修。干式常压焊接成本高于干式高压焊接成本,难以推广应用。属于固相焊接的爆炸焊接,因为对于实施安全性的担心,未能推广应用。同样属于固相焊接的摩擦焊接,则在海洋工程之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例如,摩擦螺柱焊设备在水下遥控机器人的支持下,完成了水深接近400米的海底立管阳极附件焊接。但是,这种摩擦焊接只能完成类似螺柱连接的简单任务,不能完成海底管道破损、海洋平台裂纹的修复等复杂任务。
为了降低水下维修作业成本、提高修复质量,特别是适应海洋石油开发已经进入超深水域的需要,本行业研发了摩擦叠焊方法。本实用新型摩擦叠焊用塞棒是为这种新型焊接方法提供的必备工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擦叠焊用塞棒,是摩擦叠焊方法必备工具,可以有效降低水下维修作业成本、提高修复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摩擦叠焊用塞棒,其特征在于,其是由顶端夹持部、中间过渡部以及底端摩擦填充部一体成型的棒体。
前述的摩擦叠焊用塞棒,其中,所述顶端夹持部呈圆柱体;所述中间过渡部为直径大于顶端夹持部圆柱体直径的圆柱体;所述底端摩擦填充部为锥形体,该锥形体顶端直径与中间过渡部圆柱体直径相同,锥形体末端为一体成型的球形体。
前述的摩擦叠焊用塞棒,其中,所述底端摩擦填充部的长度大于预制孔深度,底端摩擦填充部的锥形体锥度小于预制孔的锥度,底端摩擦填充部球形体的尺寸小于预制孔尺寸。
前述的摩擦叠焊用塞棒,其中,所述预制孔的深度大于裂纹深度,预制孔直径为8~30mm。
本实用新型摩擦叠焊用塞棒的有益效果是:可以通过塞棒几何尺寸的设计,控制焊接质量,从而满足不同焊接要求;塞棒顶端夹持部设成为圆柱体,可便于焊机主轴头夹具的夹持;塞棒中间过渡部设成圆柱体,便于摩擦焊接结束后的顶锻阶段施加顶锻压力;塞棒底端的摩擦填充部由锥形体和球形体构成,便于在摩擦阶段从塞棒上剥离下来的材料与预制孔内壁充分接触,形成接合良好的单元,提高修复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摩擦叠焊用塞棒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要标号说明:1顶端夹持部、2中间过渡部、3底端摩擦填充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摩擦叠焊用塞棒使用时的操作步骤,如图1所示:(1)首先根据焊接具体要求确定塞棒材料和塞棒尺寸;(2)依据塞棒尺寸制定焊接工艺参数,如压力与转速等;(3)焊接时夹具夹持塞棒顶端夹持部1,塞棒底端摩擦填充部3的锥形体和锥形体顶端球形体与母材预制孔内壁进行接触摩擦生热,进而塑性变形;(4)当塞棒底端摩擦填充部填满母材预制孔后,塞棒的中间过渡部2进行顶锻,从而完成摩擦叠焊单个单元焊接过程。
实施例一:
1、某采油平台水下一处加强筋出现裂纹,经探伤测定,该裂纹深度约为20至25mm,长度为100mm左右。已知该加强筋材料为DH36船用高强钢,根据对该处加强筋对整体结构物的重要性评定及业主要求,本次焊接中塞棒采用DH36船用高强钢。
2、根据裂纹大小确定预制孔尺寸:由于裂纹深度为20至25mm,选取预制孔深度30mm;由于裂纹长度100mm,同时考虑工作效率和焊缝性能等,选取预制孔上部直径23mm。预制孔形状与塞棒相似,为锥形孔,锥度为30°,底部为直径10mm的过渡圆弧;预制孔应确保可以覆盖已知裂纹及潜在裂纹全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661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