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结合于行动装置的具有高低表面的散热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64341.2 | 申请日: | 2015-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396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赖耀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硕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广东国欣律师事务所 44221 | 代理人: | 李文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合 行动 装置 具有 高低 表面 散热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与散热技术有关,特别是指可以配合行动装置中电子元件高度的一种结合于行动装置的具有高低表面的散热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行动装置(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或个人助理)已成为现代人所必备的工具,而行动装置可以执行拨打电话、网络连接、网络浏览、收发电子邮件以及执行应用程序(APP)等功能,因此,近来行动装置的功能及执行速度,即日渐提升。而使用了高速的中央处理单元(CPU)以及集成电路芯片,会有发热的问题,温度太高时会让使用者产生不适感,因此,近来行动装置的散热问题,已逐渐受到重视。
中国台湾公告第M460507号专利,即揭露了一种手机装置的壳体结构,其主要是将一个均温板制造成手机装置的背壳形状,或是制造成手机装置的部分背壳,而利用均温板的快速导热特性来达到散热的效果。然而,将均温板做为手机背壳的一部分或全部,仅能对手机内部较接近背部的发热元件进行散热,此对发热元件的设置位置构成了较大的限制。此外,由于目前的均温板大多是平板状,因此欲将均温板做成手机背壳或其一部分,势必要在形状上配合做出弯曲的部分,或是舍弃掉在弯曲的部分制作均温板。还有,将均温板做成手机背壳,会有耐用度的问题,在手机遭遇碰撞或摔落地面时,有可能造成均温板的损坏,使得散热效果丧失。
此外,由于现有的均温板的板面均为平坦状而没有高低起伏,但是行动装置内的电子元件并不一定是相同高度,因此只能有部分的电子元件接触到均温板,实际使用时,接触到均温板的电子元件才能藉由均温板散热,而没有接触到均温板的电子元件则无法藉由均温板散热。由此可见,现有的均温板与行动装置结合时,并不能让所有的电子元件都可以有效的散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合于行动装置的具有高低表面的散热模块,其可具有两种以上不同高低的板面,而可与行动装置内部不同高度的电子元件接触,以达到完整的散热效果。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合于行动装置的具有高低表面的散热模块,包含有:一第一板,设于该行动装置;一第二板,结合于该第一板,该第二板与该第一板之间形成周边封闭的一腔室;一第一毛细层,设于该第一板的一板面且位于该腔室内;一第二毛细层,设于该第二板的一板面且位于该腔室内,该第二毛细层与该第一毛细层相隔预定距离而于两者间形成一气体流道;以及一工作液,位于该腔室内;其中,该第一板或该第二板的至少其中之一形成有相对于其板面而有至少二种不同高度的接触面,分别用以接触该行动装置内部的不同高度的电子元件。
藉此,藉由该至少二种不同高度的接触面来接触行动装置内部的不同高度的电子元件,即可对每个需要散热的电子元件提供散热的功能,达到完整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装配分解图,显示行动装置的电路板尚未结合的状态。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装配示意图,显示与行动装置的电路板结合的状态。
图5是图4中5-5剖线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点所在,兹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说明如后,其中: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结合于行动装置的具有高低表面的散热模块10,主要由一第一板11、一第二板21、一第一毛细层31、一第二毛细层41以及一工作液(图中未示)所组成,其中:
该第一板11,设于一行动装置91,该行动装置91于本第一实施例中是以一电路板92上设置多个电子元件94,95来简化显示,而不显示面板或机壳等其他构件,并以该电路板92藉由数个螺栓96与该第一板11结合。
该第二板21,结合于该第一板11,该第二板21与该第一板11之间形成周边封闭的一腔室12。于本第一实施例中,该第二板21周缘向该第一板11延伸形成一立壁24,并以该立壁24结合于该第一板11,该腔室12位于该立壁24围合的区域中。且该第一板11与该第二板21藉由焊接或热压的方式结合。
该第一毛细层31,设于该第一板11的一板面且位于该腔室12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硕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泰硕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643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天候音响系统控制箱风道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电动三轮车控制器散热风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