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巷道内人员线路计算机辅助定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61229.3 | 申请日: | 2015-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227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建兵 |
主分类号: | G01S1/02 | 分类号: | G01S1/02;E21F17/18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0757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巷道 人员 线路 计算机辅助 定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巷道内人员线路计算机辅助定位装置,涉及计算机辅助定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作为巷道内人员安全监控系统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巷道内人员定位系统具有实时感知井下人员的位置、状态等信息的作用,能提高巷道内人员的日常管理及灾变救助水平,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现有的巷道内人员定位系统只是具备人员定位功能,数据传输多为单向的,一般由控制人员发出指令,巷道内人员进行接收,不能实现交互控制,使巷道内人员处于被动地位,进而无法实时主动提供工作环境信息,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巷道内人员将只能接收外界信号,无法与外界相互通信,所以市场上急需较为新颖的巷道内人员线路计算机辅助定位装置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巷道内人员线路计算机辅助定位装置,采用话筒及扬声器,实现手环携带者与外界控制人员的相互通信;采用声音采集模块和分贝检测模块相配合使用的技术方案,使高于一定分贝的声音信号被第一时间检测出来,提高巷道内工作人员的安全系数;采用微型CPU和蓝牙收发模块,将巷道内的情况及时传输到巷道外的控制室,实现巷道内外的数据交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手环,手环上依次设置有按键组、话筒及扬声器;按键组与手环内的按键检测模块、电源模块相连接;话筒与声音采集模块、分贝检测模块相连接;扬声器与音响模块相连接;手环内还设有微型CPU和蓝牙收发模块;按键检测模块检测按键组中各按键的状态,并将按键状态传送给微型CPU,微型CPU通过分析按键检测模块传输的数据来控制电源模块及蓝牙收发模块的工作;声音采集模块及分贝检测模块对声音信号进行检测,并与微型CPU进行数据传送,微型CPU经数据分析之后对按键组进行控制,并将数据传输到巷道内计算机;音响模块通过接收由微型CPU发出的控制指令来进行工作;微型CPU通过蓝牙收发模块与巷道内计算机相连接,并进行数据交换;巷道内计算机以一定间距分布在巷道内并通过局域网与巷道外监控计算机相连接。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按键组包括报警键、电源开关键、低发射功率键和高发射功率键。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报警键尺寸大于按键组中其他按键尺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采用话筒及扬声器,实现手环携带者与外界控制人员的相互通信;2、采用声音采集模块和分贝检测模块相配合使用的技术方案,使高于一定分贝的声音信号被第一时间检测出来,提高巷道内工作人员的安全系数;3、采用微型CPU和蓝牙收发模块,将巷道内的情况及时传输到巷道外的控制室,实现巷道内外的数据交换;4、采用报警键尺寸大于按键组中其他按键尺寸的技术方案,可以使移动终端携带者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找到报警键。
附图说明
图1是巷道内人员线路计算机辅助定位装置系统框图。
图2是手环结构示意图。
图3是按键组工作框图。
图4是话筒工作框图。
图5是音响工作框图。
图6是微型CPU与外界数据交换工作框图。
图中,1、手环;2、按键组;3、话筒;4、扬声器;5、按键检测模块;6、电源模块;7、声音采集模块;8、分贝检测模块;9、音响模块;10、微型CPU;11、蓝牙收发模块;12、巷道内计算机;13、局域网;14、监控计算机;15、报警键;16、电源开关键;17、低发射功率键;18、高发射功率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建兵;,未经张建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612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