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PU风道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53312.6 | 申请日: | 2015-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054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朱生雨;汪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柏锐斯特车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34 | 分类号: | B60H1/3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肖兴江 |
地址: | 21313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u 风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客车上的PU风道。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新材料和新工艺的不断进步,时下人们对汽车的质量要求提出一系列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舒适性、安全性、环保性和美观性等方面。现有的PU风道装拆不方便,且出风口凸出,降低风道结构的美观度,且现有的风道结构中需要粘贴隔热棉,而隔热棉使用时间久后会产生脱落老化问题,且现有风道结构中的风道门板强度低、重量大,使用寿命短。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型、高强度,具有耐腐蚀性、阻燃性和隔热性,且密封性好的PU风道。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PU风道,包括车顶架和车顶架固定连接的侧檐架,车顶架与侧檐架固定连接后构成具有通风空间的弯折状车架,在车顶架与侧檐架之间设有用于封盖通风空间的风道门板,风道门板盖住通风空间后在车架与风道门板之间构成通风管道,所述风道门板为PVC背面聚氨酯发泡成型。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结构安装在公交车上,通风管道主要将气流输送到车内,完成内通风、制冷、加热、净化空气的功能,满足材料的绝热、耐温等性能的较高要求。而风道门板为PVC表皮背面聚氨酯发泡成型有效的防止热传导,防结露,具有阻燃、防火、质量轻的优点,且在风道门板内壁无需二次粘贴隔热棉,解决了原结构隔热海绵脱落及老化的问题;在保证原有材料的使用功能,还具有较好的隔音隔热性能,无需再粘贴隔热材料,材料密度轻,结构简洁,总成较亚麻风道轻15%左右,强度比亚麻风道强,不易变形,采用模具压制成型,产品一致性好,拼接接缝均匀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车顶架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件,侧檐架上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风道门板的一边装配于第一连接件上,风道门板的另一边装配于第二连接件上。这样通过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便能够方便快捷的对风道门板进行装配。
进一步地,为了将照明结构与风道结构结合在一起,减低空间使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固定连接有长条型装配空间的装配型材,在长条型装配空间中装配有长条灯带,以及装配于装配型材上的用于罩着长条形灯带的灯罩,为了便于将通风管道中的风扩散出。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装配与拆卸风道门板,提升装配维护效率,所述风道门板与装配型材之间采用可转动连接方式连接,在装配型材中设有供风道门板转动进行让位的让位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固定设置于侧檐架的第一支架、与第一支架连接的第二支架,第二支架上固定设置盖住通风管道的底部型材,所述风道门板的边缘通过锁紧件与底部型材的一边缘连接,底部型材的另一边缘与第一支架连接,在底部型材上开设有与通风管道连通的下出风口。
进一步地,为了隐蔽出风口,提升的美观度,所述下出风口不凸出于底部型材的外表面。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调整风道门板的角度,在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上分别开设长条形的装配孔,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上的装配孔形成交叉,通过向装配孔中插入连接件将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的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安装窗帘,所述第一支架下方固定设置有窗帘滑轨,该窗帘滑轨处于通风管道的外部。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组装,所述风道门板分设有若干段设置于车顶架与侧檐架之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为车顶架,2为侧檐架,3为风道门板,4为通风管道,5为第一连接件,6为第二连接件,7为装配空间,8为装配型材,9为灯罩,10为弯折卡合结构,11为铰链,12为让位空间,13为第一支架,14为第二支架,15为底部型材,16为锁,17为下出风口,18为装配孔,19为窗帘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PU风道,包括车顶架1和车顶架固定连接的侧檐架2,车顶架与侧檐架固定连接后构成具有通风空间的弯折状车架,在车顶架与侧檐架之间设有用于封盖通风空间的风道门板3,风道门板盖住通风空间后在车架与风道门板之间构成通风管道4,风道门板3为PVC背面聚氨酯发泡成型,具体实施中风道门板为采用PVC材料,在PVC背面(即处于通风管道4内的一面)采用聚氨酯发泡形成背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柏锐斯特车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柏锐斯特车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533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车内气体净化系统
- 下一篇:车辆用通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