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托轮油壶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52711.0 | 申请日: | 2015-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788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刘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润水泥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7/22 | 分类号: | F27B7/22;F24H9/18;F24H9/2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郭炜绵;付茵茵 |
地址: | 510460 广东省广州市白***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托轮 油壶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托轮油壶内腔的油的加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托轮油壶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市场上现有的回转窑的托轮油壶包括壳体和端盖,端盖安装在壳体上,常采用加热管对位于壳体的内腔的油池进行加热。油池内所使用的油为洛阳正本HF特种托轮大瓦油,该油传热能力差,在低温的状态下,油的粘性很大。托轮油壶的工作过程:旋转的轴带动油勺支架转动,油勺旋转至下方时,油勺装满油,油勺旋转至上方时,油勺将油倾倒在油盘上,油从油盘落在轴上。在低温状态下时,由于油的粘性很大,油勺装满油后,油勺里的油和油池的油难以完全脱离,容易将油勺拉弯变形;如果启动加热管,由于该油传热能力差,在加热管周围的油的温度过高,导致加热管周围的油将碳化成焦炭状,而距离加热管较远的油的温度还不够高,当焦炭状的油的含量多到接触到油勺时,也会将油勺刮变形,造成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托轮油壶加热装置,缓慢均匀地对托轮油壶壳体内腔的油池进行大面积加热。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新型托轮油壶加热装置,托轮油壶包括壳体和端盖,端盖安装在壳体上,新型托轮油壶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盘,所述的加热盘安装在端盖上。采用这种结构后,加热盘对托轮油壶的壳体加热,壳体对位于壳体内腔的油池加热,加大了油池的受热面积,油池里面的油缓慢均匀地受热。
端盖从壳体外到壳体内依次分布有第一平面、过渡斜面、第二平面,过渡斜面连接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所述的加热盘安装在第一平面上。采用这种结构后,壳体内腔的油池大面积受热,加热效果好。加热盘安装在第一平面上是优选的安装位置。
加热盘为铸铝加热盘,铸铝加热盘的形状为平板形。采用这种结构后,铸铝加热盘的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
铸铝加热盘与端盖的第一平面的安装方式为螺栓连接。采用这种结构后,安装方式简单,容易拆卸。
加热盘覆盖端盖的第一平面、过渡斜面和第二平面。采用这种结构后,加大端盖的受热面积。
新型托轮油壶加热装置还包括控制加热盘温度的温度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系统设有突跳式温控开关和温度保险丝。采用这种结构后,设有突跳式温控开关和温度保险丝的温度控制系统,提高了整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新型托轮油壶加热装置还包括循环水管,循环水管穿过壳体。采用这种结构后,循环水管穿过油池,可以调节油池的温度。
新型托轮油壶加热装置还包括岩棉和铁皮,岩棉覆盖壳体、端盖和加热盘的外表面,铁皮覆盖岩棉的外表面。采用这种结构后,岩棉和铁皮形成的保温层对壳体进行保温。
托轮油壶还包括热电阻,热电阻设置在壳体的内腔的油池里。采用这种结构后,可以测量壳体内腔的油池的温度。
托轮油壶还包括油位计,油位计设置在壳体外,与壳体内腔相通,位于壳体的下方。采用这种结构后,可以测量壳体内腔油池面的高度。
总的说来,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壳体内腔里的油大面积缓慢均匀地受热。
2.铸铝加热盘的形状为平板形,铸铝加热盘的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
3.铸铝加热盘采用螺栓安装在端盖上,容易拆卸铸铝加热盘。
4.岩棉覆盖壳体、端盖和加热盘的外表面,铁皮覆盖岩棉的外表面,岩棉和铁皮形成的保温层对壳体进行保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壳体,2为油盘支架,3为油盘,4为油勺,5为油勺支架,6为端盖,7为铸铝加热盘,8为油位计,9为加热管,10为底座,11为球面瓦,12为热电阻,13为轴瓦,14为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为叙述方便,下文所说的左右方向与附图1本身的左右方向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润水泥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未经华润水泥技术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527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