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船舶逃生艇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46277.5 | 申请日: | 2015-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072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 |
主分类号: | B63C9/02 | 分类号: | B63C9/02;B63C9/03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43 | 代理人: | 龙洋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舶 逃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船用设备技术领域,涉及船舶逃生艇。
背景技术
船舶逃生艇是大型船舶发生事故时必不可少的逃生设备,逃生效果的好坏,取决于逃生艇离开出事地点的快慢程度。例如,大型船舶在沉没时会在水面形成一大型漩涡,如果逃生艇离开的不及时,就有可能会被漩涡吸入水中,威胁人员的生命安全。
再如,运输可燃性物体的船,在起火后很容易发生爆炸,快速离开事发区域,对人员的逃生非常关键。
目前船舶上的救生设备主要包括救生圈、救生筏、救生艇、救助艇,救生圈只能给个人使用,并且只能辅助提供给使用人员一定的浮力,并不能达到快速逃生的作用;救生筏可以供多人集体逃生,但是救生筏没有动力,要靠人力滑动也不能达到快速逃生的作用,逃生艇和救助艇不但可以供多人集体逃生,而且也具有动力,但是的逃生艇和救助艇的动力较小,航速慢,所以很难做到快速离开事发区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船舶逃生艇,本逃生艇运用打水漂的原理实现快速逃生。
打水漂是指:将一片状石头以和水面成锐角旋转地向水面抛去后,石头会在水面上跳跃地向远处飞去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船舶逃生艇,包括具有中空内腔的碟状密封壳体,所述壳体的上表面设置有水密舱盖一,所述壳体的内腔中心设置有一支撑轴,壳体的内腔还设置有具有中空内腔的碟状载人舱体,所述载人舱体中心设置有轴承,所述载人舱体通过轴承套设在支撑轴上,所述载人舱体的内腔中设置有若干座椅,所述载人舱体上设置有水密舱盖二。
上述的一种船舶逃生艇中,所述的支撑轴的一端固定在壳体内腔下部中心,另外一端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电机固定在壳体内腔上部中心。
上述的一种船舶逃生艇中,所述座椅的底部设置有缓冲弹簧。
上述的一种船舶逃生艇中,所述座椅以支撑轴为中心环形设置。
上述的一种船舶逃生艇中,所述座椅上设置有安全带。
上述的一种船舶逃生艇中,所述壳体的内腔中设置有喷水推进装置,所述喷水推进装置,包括水泵、吸水管、排水管、止回阀和电源,所述吸水管的一端设置在壳体的下表面并且伸出壳体和外界连通,所述吸水管另外一端和水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水泵的出水口和喷水管连接,所述喷水管的另外一端设置在壳体的下表面靠近壳体边缘处并且和外界连通,所述吸水管和喷水管上均设置有止回阀,所述水泵通过控制电路和电源连接。
上述的一种船舶逃生艇中,所述电源是发电机或者蓄电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运用打水漂原理,逃生艇在船舶上水平设置,并且与水面成锐角抛出,逃生艇可以在水面上快速的向远方运动,快速离开事发水域,具有逃生速度快,安全可靠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剖面图。
图中,1、壳体;1a、水密舱盖一;2、座椅;2a、安全带;3、支撑轴;4、载人舱体;4a、水密舱盖二;5、轴承;6、电机座;7、缓冲弹簧;8、喷水推进装置;8a、水泵;8b、喷水管;8c、吸水管;8d、止回阀;9、水面;10、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至2所示,一种船舶逃生艇,包括具有中空内腔的碟状密封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水密舱盖一1a,船上的人员可以通过水密舱盖一1a进入壳体1内腔,所述壳体1的内腔中心设置有一支撑轴3,壳体1的内腔还设置有具有中空内腔的碟状载人舱体4,所述载人舱体4中心设置有轴承5,所述载人舱体4通过轴承5套设在支撑轴3上,所述载人舱体4的内腔中设置有若干座椅2,所述载人舱体4上设置有水密舱盖二4a,进入壳体1内腔的人员可以通过水密舱盖二4a进入载人舱体4内腔。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平时逃生艇水平设置在舷侧甲板上,当需要逃生时,船上的人员分别通过水密舱盖一1a和水密舱盖二4a进入载人舱体4内腔,并关闭水密舱盖一1a和水密舱盖二4a,此时逃生艇为一个水密的封闭空间,然后逃生艇通过弹射机构以相对于水平面5°~15°的入射角旋转地抛向水面,逃生艇可以在水面上快速弹跳地向远方飞去,快速离开事发水域。
具体来说,所述支撑轴3的一端固定在壳体1内腔下部中心,另外一端和电机6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电机6固定在壳体1内腔上部中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462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