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保温层可复位的多重密封套筒补偿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35284.5 | 申请日: | 2015-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172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金南;明丽杰;毛卓群;陈为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1/02 | 分类号: | F16L51/02;F16L59/21;F16L27/12;F16L59/1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何朝旭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温 复位 多重 密封 套筒 补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套筒补偿器,尤其是一种保温层可复位的多重密封套筒补偿器。
背景技术
目前,套筒补偿器采用填料式密封,密封形式单一,填料容易磨损,导致供热介质出现泄漏,直接影响产品大规模应用,且现有套筒补偿器多采用外包裹式保温,外界环境因素对保温层影响较大,对此,目前尚无较好的解决方法。经检索发现,现有套筒补偿器(专利号:201020275186.9)采用石墨填料作为主要密封形式,短时间内密封效果良好,但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由于轴向往复运动造成的填料磨损无法修复,密封性能大大降低。套筒补偿器预制保温装置(专利号:201320752808.6)采用带外护套的内置保温层结构,一定程度减少了供热介质的能耗损失,但是保温层在热膨胀后芯管产生轴向位移,位移造成保温层受到挤压,挤压力消失后保温层很难恢复原有形状,因其不具有复位能力,会造成保温层部分空缺,增大供热介质输送的能耗。因此,有必要对其结构进行改进,以满足供热介质输送管道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提供一种保温层可复位的多重密封套筒补偿器,密封保障性更好,同时采用内置式保温层,避免保温层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另一方面采用可复位结构,实现了保温层可随芯管伸缩改变而改变其长度,最大限度保证了保温有效面积,减少了供热介质输送的能耗损失。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保温层可复位的多重密封套筒补偿器,包括芯管,所述芯管的一端与承插管相对端的承插槽密封插接,所述承插管具有承插槽一端的外圆固连环圈状的承插管压盖,所述芯管 外壁固连环圈状的芯管压盖和复位环板,所述复位环板位于承插管压盖和芯管压盖之间,所述承插管压盖与芯管压盖之间通过螺杆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管压盖通过弹簧与活套在芯管外的环板衔接,所述环板与所述复位环板之间填充保温层,所述复位环板通过密封波纹管与紧邻承插管压盖的挡环衔接。
进一步地,所述芯管与承插槽通过至少一组密封圈过盈配合,所述一组密封圈为填充于芯管内壁凹槽的密封圈和填充于芯管外壁凹槽的密封圈的组合。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层与密封波纹管被外护套覆盖,所述外护套一端与挡环固连,一端与环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环板与保温层黏接,其外圆周处与螺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由非金属弹性材料和柔性石墨填料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复位环板朝向保温层的一侧分布有若干夹紧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保温层可复位的多重密封套筒补偿器,具有以下优点:一、采用多重密封结构,改变了以往套筒补偿器单一的密封形式;采用密封插接的形式,利用弹性非金属材料的回弹能力对柔性石墨填料进行径向压紧,保证了密封的可靠性,同时利用密封波纹管构成的密封腔对补偿器的密封性能进行补充。二、采用保温复位机构,改变了以往套筒补偿器依靠保温棉外层包裹进行保温的形式,采用全密闭式外护套对保温层进行保护,杜绝了以往外置式保温存在的因外界因素引起的保温层失效情况,复位环板利用周向布置的夹紧装置对保温层进行拉伸压缩复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组合密封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复位环板上的夹紧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夹紧装置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保温层可复位的多重密封套筒补偿器,包括芯管1,芯管1的一端与承插管2相对端的承插槽18密封插接,二者通过至少一组密封圈过盈配合。承插管2具有承插槽18一端的外圆固连环圈状的承插管压盖4,芯管1外壁固连环圈状的芯管压盖3,二者之间通过螺母5和螺杆6连接。复位环板8位于承插管压盖4和芯管压盖3之间,且其内圆与芯管1的外壁固连。芯管压盖3通过弹簧14与活套在芯管1外的环板9衔接,环板9与复位环板8之间填充保温层12,复位环板8通过密封波纹管11与紧邻承插管压盖4的挡环7衔接。保温层12与密封波纹管11被外护套10覆盖,外护套10一端与挡环7固连,一端与环板9连接。环板9与保温层黏接,其外圆周处与螺杆6固定连接。
如图3所示,一组密封圈为填充于芯管内壁凹槽16的密封圈和填充于芯管外壁凹槽15的密封圈的组合。密封圈13由橡胶圈和柔性石墨填料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352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