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流速可控的智能输液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17650.4 | 申请日: | 2015-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716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翠;王晓欣;张银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5/17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速 可控 智能 输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流速可控的智能输液器。
背景技术
目前,静脉输液是临床中最常见的治疗手段,无论是从城市到农村,一般常见病大都输液治疗,这种手段治疗效果好、快,病人恢复健康快,所以,越来越多的病人都主动要用输液方式治病。
现有的输液器由输液导管、流量控制器和针头组成,患者使用这种输液器进行输液时,一般都需要专人进行护理,护理人员的主要任务是当储液袋内的药液输完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进行更换储液袋或停止输液,因为,当药液输完而不及时更换储液袋或拔掉输液针头,空气将进入患者的血液中,对患者造成生命危险。用专人护理浪费人工,不用专人护理,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输液的控制非常重要,根据输液的病人的大致的身体装置调节流速,例如在给孩子输液时流速会比较慢,在给青壮年输液时则流速会加快。但是对此一直都没有一个量化的管理,没有严格的控制,特别是针对一些特殊的病人,其输液流速有严格的要求时,就很难实现,即使是十分有经验的护士人员也很难完成这种工作,因此急切需要一种简便操作的针对流速进行监测、控制的输液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实现输液流量可控的流速可控的智能输液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流速可控的智能输液器,包括穿刺针、输液导管、滴斗、流量调节器以及注射针,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一流速传感器,所述流速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流量调节器上;
还包括一遥控装置,所述遥控装置包括微处理器、报警装置、输入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源装置;
所述输入装置和显示装置设置与所述遥控装置的正面,所述报警装置设置在所述遥控装置的顶部;所述电源装置和微处理器设于所述遥控装置的内部;
所述流速传感器和输入装置通过A/D转换器连接所述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连接所述报警装置和显示装置的输入端;所述微处理器连接电源装置;
所述流量调节器为一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
如上所述的一种流速可控的智能输液器,其中,还包括无线收发装置,所述无线收发装置包括信号发射器和信号接收器;所述信号发射器设于所述流量调节器上,所述信号接收器设于所述遥控装置上;
所述信号发射器和信号接收器之间无线通信。
如上所述的一种流速可控的智能输液器,其中,还包括数据存储器,所述存储器设于所述遥控器内部,所述数据存储器的输入端所述微处理器连接,其输出端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与远程监控中心连接。
如上所述的一种流速可控的智能输液器,其中,所述显示装置为一液晶显示屏;所述输入装置为键盘或按钮;所述报警装置为声光报警器;所述电源装置为蓄电池。
如上所述的一种流速可控的智能输液器,其中,所述遥控装置的表面设有一夜光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流速可控的智能输液器,通过将输液器与智能控制器结合,利用现代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先进技术,其操作方便,方便实用,实现流量可控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流速可控的智能输液器,方便医护人员对输液速度的调整,使输液速度更精准;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流速可控的智能输液器,不用专人护理、节省人工,且不会发生意外事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流速可控的智能输液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流速可控的智能输液器的原理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穿刺针 2、输液导管 3、滴斗
4、流量调节器 5、流速传感器 6、遥控装置
7、微处理器 8、报警装置 9、输入装置
10、显示装置 11、电源装置 12、信号发射器
13、信号接收器 14、注射针 15、夜光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其效果,现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176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