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触摸窗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94969.X | 申请日: | 2015-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574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金贤贞 | 申请(专利权)人: |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唐京桥;李春晖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触摸 | ||
技术领域
实施方式涉及触摸窗。
背景技术
近来,通过输入装置如手写笔或手指对显示在显示装置上的图像的触摸来执行输入功能的窗已经应用到各种电子电器中。
这样的窗通常可以分为电阻式触摸窗和电容式触摸窗。在电阻式触摸窗中,因输入装置的压力,玻璃利用电极而短路,使得检测到触摸点。在电容式触摸窗中,当用户手指在电容式触摸窗上触摸时,通过检测电极之间的电容变化来检测触摸点的位置。
在电阻型触摸窗中,反复的使用可能使其性能劣化,并且产生划痕。因此,增加了对呈现优异的耐用性和具有长寿命的电容型触摸窗的兴趣。
同时,虽然铟锡氧化物(ITO)已被最广泛地用于触摸窗的电极,但是ITO在大面积触摸窗所需的低电阻的实现方面存在限制。因此,近来,一种基于网格形状金属薄膜的透明电极已受到关注。
触摸窗可以包括在基板上形成的感测电极以及在基板的边缘上形成并与感测电极连接的接线电极。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具有接线电极的左边框区和右边框区变宽,可能不能实现较小触摸面板。
因此,公开了一种单走线方案,在该方案中接线电极仅在感测电极的两端中的一端上形成。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接线电极仅与感测电极的两端中的一端连接,所以不可以测量感测电极的两端处的电特性(如电阻),使得可能难以对感测电极的效率和故障进行测量。因此,可靠性可能劣化。
因此,需要一种在解决以上问题的同时具有能够减小边框区的新颖结构的触摸窗。
实用新型内容
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可靠性并且减小边框区的触摸窗。
根据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触摸窗,该触摸窗包括:基板,其包括有源区和无源区;感测电极,其在有源区上;接线电极,其与感测电极的一端连接;以及伪电极,其与感测电极的相对端连接。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的触摸窗可以减小边框区即无源区的宽度。
换言之,根据实施方式的触摸窗可以包括与感测电极的一端和相对端中的一端连接的伪电极。换言之,触摸窗可以包括设置在基板的水平边框和竖直边框中的一个中的伪电极。
伪电极与感测电极的端部连接以用作连接器。也就是说,在其中接线电极仅与感测电极的两端中的一端连接的单走线结构中,可以大大减小边框区。然而,难以测量感测电极的未与接线电极连接的相对端处的电特性,使得感测电极的故障率可能增加。
因此,在基板的有源区、无源区或边界区处设置与感测电极的端连接以用作测试连接器的伪电极,使得感测电极的一端与接线电极连接,并且感测电极的相对端与伪电极连接。可以容易地测量感测电极的两端处的电特性,使得可以提高触摸窗的可靠性。另外,因为接线电极仅与感测电极的两端中的一端连接,所以可以大大减小边框区,使得可以减小触摸窗的边框区。因此,根据实施方式的触摸窗可以实现为具有提高的可靠性和小的尺寸。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的触摸窗进一步可以包括:介于感测电极与伪电极之间的第一增强电极;以及介于感测电极与接线电极之间的第二增强电极。
因此,可以分别通过第一增强电极和第二增强电极来防止感测电极与伪电极之间的短路以及感测电极与接线电极之间的短路。
因此,能够准确地测量感测电极的两端处的电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触摸窗的俯视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触摸窗的另一俯视图。
图3至图5是根据实施方式的说明形成感测电极的过程的截面图。
图6是沿图2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
图7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触摸窗的俯视图。
图8是沿图7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
图9是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触摸窗的俯视图。
图10是沿图9的线C-C’截取的截面图。
图11至图16是示出了多种类型的触摸窗的视图。
图17至图22是示出了其中根据实施方式的触摸窗装配有显示面板的各种类型的触摸装置的截面图。
图23至图26是示出了采用根据实施方式的触摸窗的触摸装置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对实施方式的以下描述中,应当理解,当层(膜)、区域、图案或结构被称为在另一基板、另一层(膜)、另一区域、另一焊盘或另一图案“上”或“下”时,该层(膜)、区域、图案或结构可以“直接地”或“间接地”在其他层(膜)、其他区域、其他图案或其他结构上,或者还可以存在一个或更多个中间层。参考附图描述了这样的每个层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G伊诺特有限公司,未经LG伊诺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949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