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拖拉机双座椅系统及包含该系统的拖拉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93196.3 | 申请日: | 2015-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885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周富军;马华静;王位灵;刘法成;何景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力神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005 | 分类号: | B60N2/005;B60N2/3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郝瑞刚 |
地址: | 4613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拖拉机 双座 系统 包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拖拉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拖拉机双座椅系统及包含该系统的拖拉机。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生产的拖拉机地板上只设置一个座椅,用于驾驶员乘坐。在农忙季节,拖拉机上可能不止乘坐驾驶员一人,这样其他的人员就不得不坐在后挡泥板、悬挂装置等地方,但是这些地方一般都会存在一定的危险因素,而且乘坐很不舒适。
有鉴于此,亟待在不影响驾驶员操作的情况下,提供一种拖拉机双座椅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拖拉机双座椅系统及包含该系统的拖拉机,在不干扰驾驶员的正常驾驶的前提下,使除驾驶员外的乘坐人员乘坐舒适、安全。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拖拉机双座椅系统,包括驾驶员座椅,还包括乘坐座椅;所述乘坐座椅位于左侧的后挡泥板的前部,龙门架扶手的后侧,以及挡泥板扶手的右侧。
优选地,所述乘坐座椅可折叠。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拖拉机,包括本发明所述的拖拉机双座椅系统。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拖拉机双座 椅系统,通过在左侧的后挡泥板的前部设置乘坐座椅,从而乘坐人员可以坐在该乘坐座椅上,并可以握住挡泥板上及前龙门架上设置的扶手,以保证乘坐安全。并且根据中国人的习惯,驾驶员一般用右手或右脚操作各操纵机构,所以该乘坐座椅设置在左侧的后挡泥板上不会影响驾驶员的操作,提高了驾驶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的拖拉机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的拖拉机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1、驾驶员座椅;2、乘坐座椅;3、挡泥板扶手;4、龙门架扶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拖拉机双座椅系统包括驾驶员座椅1,还包括乘坐座椅2;所述乘坐座椅2位于左侧的后挡泥板的前部,且乘坐座椅2还同时位于龙门架扶手4的后侧以及挡泥板扶手3的右侧,请参见 图1和图2。在拖拉机后挡泥板前部设置一小座椅作为乘坐座椅2,这样乘坐人员可以坐在该乘坐座椅2上。由于拖拉机挡泥板及龙门架上均设置有扶手,乘坐人员可以握住拖拉机挡泥板扶手3及前龙门架扶手4,以保证乘坐安全。乘坐座椅2设置在左侧挡泥板,根据中国人的习惯,驾驶员一般用右手或右脚操作各操纵机构,该乘坐座椅2设置在左侧不会影响驾驶员的操作,提高了驾驶安全性;该乘坐座椅2结构设置为可折叠式,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将其折叠起来,以减小占用空间。
本实施例的拖拉机包括上述双座椅系统,在为乘坐人员提供一个舒适、安全又不太拥挤的乘坐环境的同时,又不影响驾驶员的操作。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力神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力神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931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