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触控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90983.2 | 申请日: | 2015-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801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吴德发;魏财魁;白晓锌;叶财金;连虹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9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触控面板,特别是关于一种以柔性基板为衬底的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触控面板的技术发展,触控面板已广泛地运用在各类电子产品中,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手提计算机、掌上型计算机及穿戴式装置等。通常触控面板会与显示面板相整合,作为上述电子产品的输入输出接口,以同时达到触控及显示功能。
以往触控面板的结构是利用异向性导电胶(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ACF)将具触控感测电路的基板与软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 Circuit Board;FPC)进行电性接合,将触控感测电路上的感测信号传送到后部的侦测电路以进行处理。
现行技术多是利用压合制程工序将软性印刷电路板与具触控感测电路的基板相接合。而目前压合制程工序至少包括异向性导电胶的贴覆工序、热压工序等。然而,每经过一道制程工序,对于触控面板都有可能造成损耗,例如因溢胶而发生短路或断路问题,降低触控面板的良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可将具触控感测电路的基板与软性印刷电路板整合设置在同一个基板上,避免进行接合步骤,并同时解决所述基板在反折处的应力集中问题。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触控面板包括一柔性基板以及一引线层。柔性基板具有一触控感测部及一延伸部,延伸部突出于触控感测部的一侧,触控感测部区分有一触控感测区及一周边区。引线层设置在柔性基板,引线层具有多条连接触控感测区的第一引线及多条连接一控制板的第二引线,多条第一引线与多条第二引线在触控感测部与延伸部的交接处电性连接。其中触控感测部与延伸部的交接处具有至少一个缺口。
在一实施例中,柔性基板具有两个缺口。
在一实施例中,周边区具有一出线口,延伸部对应于出线口的位置,两个缺口分别位在出线口的相对两侧。
在一实施例中,多条第二引线是多条第一引线由周边区延伸且通过出线口后再向延伸部延伸而形成。
在一实施例中,缺口的宽度大于等于0.5毫米,缺口的深度大于等于1毫米。
在一实施例中,延伸部的形状是方形、矩形、或梯形。
在一实施例中,延伸部还包括一第一延伸部及一第二延伸部,第一延伸部沿一轴向突出于触控感测部的一侧,第二延伸部沿所述轴向突出于第一延伸部相对于触控感测部的一侧。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的形状是梯形。
在一实施例中,各第二引线是由一第三子引线及一第四子引线所形成,第三子引线设在第一延伸部且电性连接其中一条第一引线,第四子引线设在第二延伸部且电性连接第三子引线。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子引线的线宽大于第一引线的线宽。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子引线的线宽由周边区往第二延伸部的方向逐渐变窄。
在一实施例中,触控面板更包括一保护层,保护层设置在引线层上且对应于至少部分的周边区的位置,以覆盖至少部分的多条第一引线。
在一实施例中,延伸部还区分有一引线区域及一搭接区域,搭接区域相邻于引线区域,搭接区域具有多个引脚,多条第二引线设置在引线区域且电性连接多个引脚。
在一实施例中,越接近搭接区域的多条第二引线之间的距离越宽。
在一实施例中,触控面板还包括一保护层,保护层设置在引线层上且对应于引线区域的位置,以覆盖至少部分的多条第二引线。
在一实施例中,保护层的材料是耐挠折的绝缘油墨材料。
在一实施例中,触控面板还包括一强化层,强化层与引线层分别设置在柔性基板的相对两侧,且强化层的位置至少对应于搭接区域的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强化层的材料是聚亚酰胺。
在一实施例中,柔性基板的材料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环烯烃聚合物、三醋酸纤维素、聚醚砜、聚烯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上述的组合。
在一实施例中,引线层的材料包括奈米银、奈米铜合金、奈米碳管、或上述的组合。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触控面板包括一柔性基板以及一引线层。柔性基板具有一触控感测部及一延伸部,延伸部突出于触控感测部的一侧,触控感测部区分有一触控感测区及一周边区。引线层设置在柔性基板,引线层具有多条连接触控感测区的第一引线及多条连接一控制板的第二引线,多条第一引线与多条第二引线在触控感测部与延伸部的交接处电性连接。其中多条第二引线与控制板在延伸部的一侧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未经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909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