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红外线定位节点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86232.3 | 申请日: | 2015-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623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陈涛;潘传荣;卢海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知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5/16 | 分类号: | G01S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方挺;葛强 |
地址: | 214028 江苏省无锡市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线 定位 节点 装置 系统 | ||
1.一种红外线定位节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形反光杯(1),所述反光杯具有多个侧面,所述多个侧面包括:
形成第一夹角β的邻接的第一反光侧面(11)和第二反光侧面(12)、以及
与所述第一反光侧面(11)面对且与所述第二反光侧面(12)邻接的矩形的第三透光侧面(13);
用于与所述反光杯(1)配合的红外线发射管(2),所述红外线发射管(2)的照射范围由第一边缘光线和第二边缘光线形成的第二夹角γ确定,所述红外线发射管(2)定位成使得:所述第一边缘光线照射所述第一反光侧面(11)并形成第一入射角α1,所述第二边缘光线照射所述第二反光侧面(12)并形成第二入射角α2,所述α2为180°+α1-β-γ;所述第一边缘光线经所述第一反光侧面反射出的第一反射光线与所述第二边缘光线经所述第二反光侧面反射出的第二反射光线之间的反射夹角m为360°-2β-γ,
其中,
所述第一入射角α1<90°;
所述第二入射角α2<90°;
所述反射夹角0°≤m<1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杯(1)的形状为垂直六面体,所述六面体包括平行四边形的上底面(15)、平行四边形的下底面(16)和矩形的第四侧面(14),所述第四侧面(14)分别与所述第一反光侧面(11)和第三透光侧面(13)邻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面(15)、下底面(16)和第四侧面(14)涂覆有吸光材料,在所述第四侧面(14)上,或者在邻近所述第四侧面(14)的下底面(16)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容纳所述红外线发射管(2)的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面(15)和第四侧面(14)均为吸光面,所述下底面(16)为透光面,所述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反光杯外侧的中心控点(3),所述红外线发射管(2)与所述中心控点(3)连接且位于所述下底面(15)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面(15)、下底面(16)均为吸光面,所述第四侧面(14)为透光面,所述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反光杯外侧的中心控点(3),所述红外线发射管(2)与所述中心控点(3)连接且位于所述第四侧面(14)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杯(1)的主体为透光材料制成的实体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β为112.5°,所述第二夹角γ为45°,所述第一入射角α1为45°,所述第二入射角为67.5°。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β为90°,所述第二夹角γ为90°,所述第一入射角α1为67.5°,所述第二入射角67.5°。
9.一种用于红外线定位节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红外线定位节点装置,其中一部分红外线定位节点装置与另一部分红外线定位节点装置配置成两者的红外线发射方向彼此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部分红外线定位节点装置中的每个红外线定位节点装置之间的距离设置成使得各个红外线定位节点装置的照射区域没有重叠,所述另一部分红外线定位节点装置之间的距离设置成使得各个红外线定位节点装置的照射区域没有重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知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知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8623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矿山边坡位移监测合成孔径雷达地基平台
- 下一篇:一种电流互感器检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