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漏电报警功能的配电柜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73380.1 | 申请日: | 2015-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417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王爽;秦逢泽;康克熙;田其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B1/24 | 分类号: | H02B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400044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漏电 报警 功能 配电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电柜,尤其涉及一种带漏电报警功能的配电柜。
背景技术
配电柜分动力配电柜和照明配电柜、计量柜,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配电柜是电动机控制中心的统称。配电柜使用在负荷比较分散、回路较少的场合;电动机控制中心用于负荷集中、回路较多的场合。配电柜分动力配电柜和照明配电柜、计量柜,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配电柜是电动机控制中心的统称。配电柜使用在负荷比较分散、回路较少的场合;电动机控制中心用于负荷集中、回路较多的场合。而现有技术中,配电柜在发生漏电时,不能够及时报警,不容易使工作人员察觉,从而导致安全隐患存在,然而,现有技术中有一些漏电报警器,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漏电报警器的电路结构复杂、采用电子元件多;成本高,难以普及和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带漏电报警功能的配电柜。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漏电报警功能的配电柜,包括配电柜,所述配电柜上安装有蜂鸣式报警器,所述蜂鸣式报警器由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型号CW9300的声音集成芯片、电容、二极管和蜂鸣器,交流电源的火线与电源输出端的火线连接,交流电源的零线同时与所述电源输出端的零线、蜂鸣器的第一端、声音集成芯片的第五引脚、所述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声音集成芯片的第一引脚连接。
具体地,所述电源输出端的接地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声音集成芯片的第二引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声音集成芯片的第八引脚通过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声音集成芯片的第七引脚连接,所述声音集成芯片的第三引脚与所述蜂鸣器的第二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带漏电报警功能的配电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在配电柜发生漏电时发出报警声,使工作人员及时维护与处理漏电问题,从而降低安全隐患,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蜂鸣式报警器的电路结构简单、采用电子元件少,成本低廉,有利于普及和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蜂鸣式报警器的电路结构原理图。
图中:1-配电柜、2-蜂鸣式报警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配电柜1,配电柜1上安装有蜂鸣式报警器2。蜂鸣式报警器2由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型号CW9300的声音集成芯片IC、电容C、二极管D和蜂鸣器HA,交流电源IN的火线与电源输出端的火线L连接,交流电源IN的零线同时与电源输出端的零线N、蜂鸣器HA的第一端、声音集成芯片IC的第五引脚、电容C的第一端、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和声音集成芯片IC的第一引脚连接,电源输出端的接地端PE与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二极管D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的负极与电容C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声音集成芯片IC的第二引脚连接,声音集成芯片IC的第八引脚通过第三电阻R3与声音集成芯片IC的第七引脚连接,声音集成芯片IC的第三引脚与蜂鸣器HA的第二端连接。
如图2所示:第一电阻R1和二极管D、电容C等组成半波整流稳压滤波电路,向电路提供5V直流电压;声音集成芯片IC和其外接第二电阻R2、蜂鸣器HA组成发声器;电路供电正常时,由于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电源输出端的接地端PE相接,故报警电路无工作电源,蜂鸣器HA无声。一旦外壳漏电,漏电电流便会通过相线L、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电源输出端的接地端PE、报警电路和电源输出端的接地端PE构成回路。漏电电流通过第一电阻R1限流、二极管D半波整流后;漏电电流通过稳压,输出5V直流电压,经电容C滤波后,使声音集成芯片IC和第二电阻R2构成的发声器工作,蜂鸣器HA即发出声来,提醒用户对电器及时断电进行维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技术变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733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