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免焊接可拆卸的OBD产品硬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72531.1 | 申请日: | 2015-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913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发明(设计)人: | 杨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德艾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502;H01R12/72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焊接 可拆卸 obd 产品 硬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免焊接可拆卸的OBD产品硬件结构,属汽车电路连接接头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OBD是英文On-Board Diagnostics的缩写,中文翻译为“车载自动诊断系统”,在汽车运行安全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当前的众多车辆中几乎均配备了OBD系统的接口,使用量十分巨大,当前最常用的OBD系统的接口结构分为:1、OBD头双排插针先与一垂直安装的转接PCB焊接,再通过排针或其他插座转接连接或转焊接到与OBD头同向水平放置的控制板上;2、OBD头的双排插针分别直接焊接到2块平行安装的控制板上,2块控制板之间通过板对板连接器连接;3、OBD头插针设计为双排同向弯针90度或反向弯针90度,然后所有插针可以统一焊接在一块控制板上三种结构,在这三种结构中,最终的电路结构关系均需要焊接方式来实现,为了满足焊接作业的需要,因此造成当前的OBD系统的接口结构体积较大,需要占用较高的安装空间资源,同时焊接作业的工作效率相对低下且操作工艺复杂,也造成了OBD系统的接口结构的连接及日常维护难度极大,于此同时,由于焊接的缘故,还造成了电气安全及信号抗干扰等级低下,电运行稳定性差,同时还存在连接结构强度弱,易造成插针电源短路、断路等现象发生,进而破坏汽车内部配电线路,安全隐患较大,因此针对这一现状,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OBD系统的接口结构,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免焊接可拆卸的OBD产品硬件结构,该新型结构简单,避免了传统的焊接连接方式,提高了OBD系统连接及维护的便捷性,并极大的减少了设备安装空间,与此同时,另具有连接结构强度大,定位精度高的特定,一方面提高了电路连接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避免了接头间短路、断路等现象发生,同时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接头设备抗外界环境侵蚀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免焊接可拆卸的OBD产品硬件结构,包括控制板及OBD插头,其中控制板与OBD插头间通过金手指结构插接,OBD插头采用金手指连接结构,包括塑胶外壳、插针及簧片,塑胶外壳包括底板、防护侧壁及连接定位板,其中防护侧壁环绕底板上表面分布,并构成横截面呈“凹”字型的连接槽,连接定位板共两条,且以底板中心对称分布在底板下表面侧边处,底板上另均布连接孔,连接孔呈“十”字型,插针末端及簧片均安装在连接孔内,且每个连接孔内均设一个插针及四条簧片,其中插针位于连接孔最上方,簧片以连接孔中线对称分布于连接孔的共上下左右四个侧壁上,其中位于最上方的簧片另与插针相抵,插针前端位于连接槽内,且距离连接槽外表面距离不小于3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定位板内表面另设引导槽及定位块。
进一步的,所述的簧片外表面另设硬质合金镀层,且镀层厚度不大于1um。
本新型结构简单,避免了传统的焊接连接方式,提高了OBD系统连接及维护的便捷性,并极大的减少了设备安装空间,与此同时,另具有连接结构强度大,定位精度高的特定,一方面提高了电路连接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避免了接头间短路、断路等现象发生,同时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接头设备抗外界环境侵蚀能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OBD插头结构示意图;
图3为连接孔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2和3所述的一种免焊接可拆卸的OBD产品硬件结构,包括控制板1及OBD插头2,其中控制板1与OBD插头2间通过金手指结构插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OBD插头采用金手指连接结构,包括塑胶外壳3、插针4及簧片5,塑胶外壳3包括底板31、防护侧壁32及连接定位板33,其中防护侧壁32环绕底板31上表面分布,并构成横截面呈“凹”字型的连接槽34,连接定位板31共两条,且以底板31中心对称分布在底板31下表面侧边处,底板31上另均布连接孔35,连接孔35呈“十”字型,插针4末端及簧片5均安装在连接孔35内,且每个连接孔35内均设一个插针4及四条簧片5,其中插针4位于连接孔35最上方,簧片5以连接孔35中线对称分布于连接孔35的共上下左右四个侧壁上,其中位于最上方的簧片5另与插针4相抵,插针4前端位于连接槽34内,且距离连接槽34外表面距离不小于3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德艾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德艾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725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