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控式胸腔引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70730.9 | 申请日: | 2015-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850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董尚文;崔元涛;张鹏;刘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琪琛 |
地址: | 300052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控 胸腔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胸科医疗器具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用于胸心外科的胸腔引流管。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胸腔引流管对于胸部疾病及胸部术后患者是一种重要的医疗器具,其可以很好的引流胸腔积气、积液,促进肺复张,减少感染发生。
如何将胸腔引流管妥善固定、如何评价胸腔引流管位置的优劣以及防止医源性气胸是临床面临的几个重要问题。胸腔引流管妥善固定的目的是防止其脱落引发严重并发症,而引流效果又与胸腔引流管的位置密切相关。医源性气胸是指医疗过程中导致的气胸发生,置管过程以及更换胸瓶都有潜在风险。
首先,胸腔引流管现有的普遍固定方法为单纯缝线固定,但时间一长,缝线难免腐蚀脱落。管体脱落将会导致气胸、感染等发生,尤其有些胸管为在术中或在CT定位下放置的,一旦脱管便不容易复位,且脱落后十分危险,也影响病情恢复。
其次,对胸腔引流管引流效果评价最简单经济的方法是通过X光,但普通的胸腔引流管X光下不能显影,只能通过经验判断其深浅,主观性强、误差大,经验不足的医师可能会对管体位置判断不准,影响治疗效果。近年市面虽可见到带有荧光标记的胸引管,但其只能显影管体,存在不能反映胸引管进入胸腔深度的缺陷。
另外,置管和更换胸瓶时具有医源性气胸的隐患,临床目前的解决方法是将引流管尾部对折并用粘胶缠死或直接用钳子夹闭来避免气胸的发生,但是粘胶的使用使管体粘稠容易污染,钳子夹闭也会机械性损伤管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是现有胸腔引流管固定不牢靠、不能在X光下精确显影,并且预防气胸不到位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控式胸腔引流管,固定更为可靠;同时能够在X光下精确显影,清晰反映其位置、走向及深度;还能够开闭管体,以在不损伤管体的前提下较好的避免医源性气胸,成品化后可广泛应用于胸心外科。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可控式胸腔引流管,包括前端具有鳄鱼嘴和侧孔的导管,所述导管外壁设置有X光下的显影刻度线和显影走向线;所述导管前部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套囊,所述第一套囊连接有尾端具有充气/水嘴的输气/水管,所述第一套囊充气/水后可向所述导管外部空间膨出;所述导管后部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套囊,所述第二套囊连接有尾端具有充气/水嘴的输气/水管,所述第二套囊充气/水后可在所述导管管腔内膨胀并将其封闭;所述导管上还设置有用于粘贴于皮肤的粘贴片。
优选的,所述第一套囊设置有X光下的显影标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一)本实用新型在现有普通胸腔引流管的基础上,使用第一套囊有效避免导管滑脱、管周漏气及漏液,并配有粘贴片将导管固定于胸壁,双重保障使得固定更为可靠,并避免了缝线固定,从而防止导管脱落引发严重并发症;
(二)本实用新型在导管上增加X光下的显影刻度线,同时在导管前部的第一套囊上设置X光下的显影标识,可使其在X光下精确显影导管进入深度以及第一套囊的充气/水情况及位置,从而清晰反映胸腔引流管的位置及安全程度,便于临床观察引流效果及调整引流管,改善引流效果,促进肺复张;
(三)本实用新型在导管后部的内侧设置第二套囊,第二套囊充气/水后可使导管管腔封闭,放气时保证导管管腔通畅,便于临床对病人安置胸腔引流管、调整位置以及更换胸瓶,较好的避免了医源性气胸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套囊和第二套囊均为未充气/水状态;
图2是图1中第一套囊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第二套囊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套囊和第二套囊均为充气/水状态;
图5是图4中第一套囊的平面示意图;
图6是图4中第二套囊的平面示意图;
图中:1:导管,2:第一套囊,3:输气管,4:充气嘴,5:粘贴片,6:第二套囊,7:显影刻度线,8:显影走向线;9:鳄鱼嘴;10:侧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效果,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披露了一种可控式胸腔引流管,包括由硅橡胶材质制成的导管1,其规格型号通常有:Fr16、Fr20、Fr24、Fr28、Fr32、Fr36。导管1前端为鳄鱼嘴9,防止肺损伤;并设置有光滑的侧孔10,以确保引流通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未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707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介入术血管保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改良氧气雾化吸入转换活动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