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倾翻平板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57101.2 | 申请日: | 2015-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991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发明(设计)人: | 李锡文;田开望;王涛;汪波;张鹏;张艳;朱刚刚;孙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1D15/00 | 分类号: | B61D15/00;B61H1/00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李智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倾翻 平板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运输设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防倾翻平板车。
背景技术
平板车是一种大型产品的短距离运输设备,用于大型产品在装配、储存过程中的短距离运输。现有平板车大多自带电池,采用电机驱动,难以满足军工行业的防爆及高温存储要求;且无法防倾翻,不能运输火箭发动机等重心较高的产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防爆、防倾翻、耐高温的防倾翻手动平板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防倾翻平板车,包括车体、主驱动装置、主动轮、从动轮和防倾翻板,其中:
主驱动装置,安装在车体上,其包括支架、驱动件及减速箱,所述支架安装在车体上,驱动件和减速箱均安装在支架上,驱动件与减速箱的输入轴连接以用于驱动减速箱,减速箱的输出轴通过传动机构连接有旋转轴,旋转轴可转动安装在车体上;
主动轮,固定安装在所述主驱动装置的旋转轴上,用于在工字轨道上滚动,从而带动车体移动;
从动轮,安装在车体的底部,用于使车体平稳移动;
防倾翻板,固定安装在车体上,其下端设置有便于工字轨道通过防倾翻板的缺口槽,其缺口槽处的两相对内壁分别向内延伸有防倾钩部,所述防倾钩部用于在车体倾斜时勾住工字轨道的上部。
优选地,所述车体在对应于主动轮的位置安装有刹车装置,所述刹车装置包括第一摇把和刹车块,所述第一摇把包括第一转动部和第一把手部,所述第一转动部可转动安装在车体上,所述第一把手部外露于车体,所述第一转动部在对应于主动轮的位置安装所述的刹车块,刹车块位于主动轮的上方,第一转动部用于带动刹车块转动从而使刹车块与主动轮接触,以降低主动轮的转速。
优选地,所述车体在对应于刹车装置的位置安装有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包括第二摇把、凸轮和压缩弹簧,所述第二摇把包括第二转动部和第二把手部,所述第二转动部可转动安装在车体上,第二转动部在对应于第一转动部的位置安装所述的凸轮,凸轮位于第一转动部的上方,所述压缩弹簧竖直设置在第一转动部的正下方,压缩弹簧的下端安装在车体上,凸轮用于下压第一转动部和压缩弹簧从而使第一转动部上的刹车块压紧主动轮。
优选地,所述车体的顶端安装有高度可调整的压板,所述压板用于压紧工件
优选地,所述车体向上安装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上部设置有螺纹,所述压板活动穿装在螺杆上,螺杆的上部螺纹连接有用于压住压板的螺栓。
优选地,所述车体上设置有多个便于其进行吊运的吊环。
优选地,所述车体上设置有多个防撞缓冲块。
优选地,所述防倾翻板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防倾翻板和第二防倾翻板,所述第一防倾翻板上设置有便于工字轨道通过第一防倾翻板的第一缺口槽,所述第一防倾翻板的第一缺口槽处向第二防倾翻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的防倾钩部,所述第二防倾翻板上相应设置有第二缺口槽及防倾钩部。
优选地,所述驱动件为手轮。
优选地,所述主驱动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主驱动装置的旋转轴固定连接在一起。
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发生意外倾斜时,能通过防倾翻板上的防倾翻部勾住工字轨道的上部,阻止平板车发生进一步倾翻而翻倒;
2)本实用新型装置可转运高重心产品,安全性高,且可适用于有防爆及高温储存的军工行业;
3)本实用新型使用手轮驱动的方式,避免了对电池的使用,有效的满足了防爆和高温储存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不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主驱动装置撤去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工字轨道上移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撤去一部分零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6是图4中B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571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