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强制顶出辅助机构的塑胶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48851.3 | 申请日: | 2015-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469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喻方勇;黄春育;叶松;张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亿和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0 | 分类号: | B29C45/40;B29C45/26 |
代理公司: | 苏州华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2 | 代理人: | 孟宏伟 |
地址: | 215011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强制 辅助 机构 塑胶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胶模具,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强制顶出辅助机构的塑胶模具。
背景技术
在塑胶模具的日常加工作业中,常常会在开模时遇到干涉区域,从而会对脱模产生影响,影响塑胶模具的工作效率,这种干涉区域通常被称为“倒扣”现象。对于这种倒扣现象,目前的塑胶模具中,通用的作法便是对其进行强制脱出,但是对于一些工件而言,其高度较高,因此所需要的强制脱出距离也会较大,这种情况下便会使得模具有拉伤或者卡扣工件的风险,影响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降低工件强制脱出时受损风险的具有强制顶出辅助机构的塑胶模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具有强制顶出辅助机构的塑胶模具,包括上模机构、脱料板机构、下模机构和顶针板机构,该塑胶模具还包括:
推杆和顶针,其固定穿设于顶针板机构内,该推杆和顶针的顶端延伸穿过脱料板机构;
块体,其设置于推杆的顶部和工件的底部之间,该块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推杆的顶部,该块体的相对两侧还设置有第一斜坡面和第二斜坡面,该第一斜坡面靠近块体的底部,该第二斜坡面靠近块体的中间部或者顶部,脱料板机构内开设有容置该块体的腔体。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推杆、顶杆、块体和脱料板机构内的腔体等改进,并且在块体的相对两侧开设第一斜坡面和第二斜坡面,在推杆和顶杆上移来进行开模的过程中,推杆推动块体沿着腔体的内壁上移,上移过程中,当腔体的内壁接触到块体的第一斜坡面后,块体开始从直立状态转变为倾斜状态,此时另一侧的第二斜坡面也接触到墙体的内壁,块体的倾斜状态转变成功,块体由直立状态转变为倾斜状态的过程中,块体的顶部即完成了对工件的顶出作业,块体利用了类似“扭转”的效果形成了对工件的脱模,使得工件在顶针对其强制顶出之前从脱料板机构上松开,然后顶针再对工件进行强制顶出,这样工件就不会因为顶针的直接强制顶出而出现损伤。
因此,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可以有效地防止模具拉伤或者卡扣工件等对工件和产品所造成的损伤,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精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作如下改进: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第一斜坡面的终点低于第二斜坡面的起点。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使得第一斜坡面和第二斜坡面可以形成一个平面过渡,这样可以保证块体更为稳定且顺利地完成从直立向倾斜的翻转,从而进一步地提高对工件的顶出效率。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第一斜坡面和第二斜坡面相互平行。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保证块体的第一斜坡面和第二斜坡面与腔体的内壁之间没有间隙,从而可以形成块体的充分倾斜,进一步地提高对工件的顶出效率。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块体的底部还具有沿其宽度方向延伸的凸出部,脱料板机构内开设有供该凸出部活动的活动空间。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在块体倾斜时,形成对块体的限位。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顶针板机构包括第一顶针板组和第二顶针板组,该第二顶针板组在该第一顶针板组停止驱动推杆和顶针上移后继续驱动顶针上移。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配合推杆和顶针的两次顶出作业(第一次为块体的顶出,第二次为顶针的顶出),形成对工件的逐步顶出。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推杆固定连接第一顶针板组,顶针固定连接第二顶针板组。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也可以配合推杆和顶针的两次顶出作业,形成对工件的逐步顶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强制顶出辅助机构的塑胶模具在顶出之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强制顶出辅助机构的塑胶模具在顶出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部的放大图。
其中,1.上模机构2.脱料板机构21.腔体22.活动空间3.下模机构4.顶针板机构41.第一顶针板组411.顶针板412.顶针板42.第二顶针板组421.顶针板422.顶针板5.推杆51.块体511.第一斜坡面512.第二斜坡面513.凸出部6.顶针7.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亿和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未经亿和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488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