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烟气回收深度冷凝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48029.7 | 申请日: | 2015-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210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霞;董学农;马光祖;王亚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核动力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5/06 | 分类号: | F23J15/06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马英 |
地址: | 73006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烟气 回收 深度 冷凝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烟气回收深度冷凝装置。
背景技术
近十年来,由于能源紧张,随之各种节能设备及系统相序得到应用。而锅炉排烟耗能大约在15%,损耗较大,因此产生了各种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烟气余热回收装置主要是通过某种换热方式将烟气携带的热量转换成可以利用的热量。通常有以下方式:
1. 烟气余热回收装置(气-水)
热管烟气余热回收装置是燃煤、油、气锅炉专用设备,安装在锅炉烟口,回收烟气余热加热生活用水或锅炉补水。该种设备下部是烟道,上部为水箱,中间有隔板。顶部有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表接口,水箱有进出水和排污口。工作时,烟气流经热管余热回器烟道冲刷热管下端,热管吸热后将热量导至上端,热管上端放热将水加热。为了防止堵灰和腐蚀,余热回收器出口烟气温度一般控制在露点以上,即燃油、燃煤锅炉排烟温度≮130℃,燃气锅炉排烟温度≮100℃,节约燃料4-18%。
2.烟气余热回收装置(气-气)
热管烟气余热回收装置是燃油、煤、气锅炉专用设备,安装在锅炉烟口或烟道中,将烟气余热回收后加热空气,热风可用作锅炉助燃和干燥物料。该种设备四周管箱,中间隔板将两侧通道隔开,热管为全翅片管,单根热管可更换。工作时,高温烟气从左侧通道向上流动冲刷热管,此时热管吸热,烟气放热温度下降。热管将吸收的热量导致右端,冷空气从右侧通道向下逆向冲刷热管,此时热管放热,空气吸热温度升高。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出口烟气温度不低于露点。
以上两种方式的排烟温度都在露点以上,烟气的吸收利用率并不高,且没有将燃气锅炉烟气中的11%左右的水蒸气潜热进行吸收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烟气回收深度冷凝装置,将排烟温度降低到35℃左右,最大限度地回收烟气中含有的潜热,并收集随之而来的大量冷凝水,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
为此,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烟气回收深度冷凝装置,包括锅炉、省煤器及二次管网回水,所述省煤器尾部通过法兰依次连接一级热水加热器、二级空气加热器、引风机、三级烟气冷凝器及烟囱;所述一级热水加热器分别接入所述二次管网回水加热后送回二次网供水,二级空气加热器接入室外空气加热后送入锅炉;所述三级冷凝器出口连通闭式冷却塔,该三级冷凝器入口通过水泵连通闭式冷却塔;所述燃气锅炉、省煤器、一级热水加热器、二级空气加热器、三级烟气冷凝器及烟囱均连通冷凝水管,而该冷凝水管连通冷凝水收集水箱,该冷凝水收集水箱连通冷凝水处理水箱,经该冷凝水处理水箱处理后的水加以利用。
所述一级热水加热器包括一级冷凝器、二级冷凝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一级热水加热器、二级空气加热器、三级烟气冷凝器对烟气中的余热深度回收利用,最终达到降低排烟温度至35℃,并最大限度地回收烟气中含有的潜热而收集到随之而来的大量的冷凝水并加以利用,实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燃气,油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及其效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一种烟气回收深度冷凝装置,除锅炉、省煤器及二次管网回水外,该装置还包括一级冷凝器、二级冷凝器、空气加热器、三级冷凝器、引风机、烟风道、烟囱、闭式冷却塔、加药罐、循环泵、冷凝水收集水箱、冷凝水处理水箱及各级水泵、PLC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关系为:所述省煤器尾部通过法兰依次连接一级热水加热器、二级空气加热器、引风机、三级烟气冷凝器及烟风道和烟囱;所述一级热水加热器包括一级冷凝器、二级冷凝器,其分别接入所述二次管网回水加热后送回二次网供水,二级空气加热器接入室外空气加热后送入锅炉;所述三级冷凝器出口连通闭式冷却塔,该三级冷凝器入口通过水泵连通闭式冷却塔;所述燃气锅炉、省煤器、一级热水加热器、二级空气加热器、三级烟气冷凝器及烟囱均连通冷凝水管,而该冷凝水管连通冷凝水收集水箱,该冷凝水收集水箱连通冷凝水处理水箱,经该冷凝水处理水箱处理后的水加以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核动力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中核动力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480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