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层地下水位观测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41232.1 | 申请日: | 2015-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220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启国;严应征;井增虎;罗小杰;陈连军;占学道;向能武;汤尧俊;祐卫华;杨汉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岩土工程总公司(武汉);汉江孤山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23/00 | 分类号: | G01F23/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陈家安;陈懿 |
地址: | 43001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地下水位 观测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勘察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层地下水位观测结构。
背景技术
在各类工程建设项目中开展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勘察时,均需要查明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查明场地的地下水位及其动态变化规律。
目前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勘察领域,多数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仅仅需要在钻孔终孔时观测一下稳定的地下水位即可。但是少数工程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地层中分布多层地下水,若在钻孔终孔时观测稳定的地下水位,往往代表的是该场地的混合地下水位,不能真正了解场地的水文地质特征,对解决工程问题不能做到有的放矢。为此,工程技术人员需要通过地表地质测绘、勘探等方法查明场地地层结构,分析鉴别含透水层与相对隔水层岩组的空间分布特征,开展多层地下水位的观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层地下水位观测结构,具有操作方便、能够真实有效地获取复杂地下水分布区域的多层地下水位空间分布特征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层地下水位观测结构,包括深入地下的钻孔,所述钻孔中纵向设有多个与多层地下含水层一一对应的观测管,多个观测管呈梯级布置,每个观测管的底部管壁设有与对应的含水层位置相对应的网眼区,每个观测管的网眼区与钻孔孔壁之间设有碎石层,每个碎石层顶部设有卡盘,每个卡盘顶部设有与隔水层相对应的黏性土层,插入最浅的观测管对应的黏性土层顶部与地面持平,其余的黏性土层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上一个含水层底部和下一个含水层顶部持平,在其余的黏性土层中,每一个黏性土层分别与上一个含水层对应的碎石层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地下含水层为三层,由浅到深分别为第一含水层、第二含水层和第三含水层,所述观测管为三个,分别为第一观测管、第二观测管和第三观测管;所述第一观测管与第一含水层相对应,所述第一观测管底部管壁设有第一网眼区,所述第一网眼区与钻孔孔壁之间设有第一碎石层,所述第一碎石层顶部依次设有第一卡盘和第一黏性土层,所述第一黏性土层顶部与地面持平;所述第二观测管与第二含水层相对应,第二观测管底部管壁设有第二网眼区,所述第二网眼区与钻孔孔壁之间设有第二碎石层,所述第二碎石层顶部依次设有第二卡盘和第二黏性土层,所述第二黏性土层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第一含水层底部和第二含水层顶部持平、且与第一碎石层相连;所述第三观测管与第三含水层相对应,第三观测管底部管壁设有第三网眼区,所述第三网眼区与钻孔孔壁之间设有第三碎石层,所述第三碎石层顶部依次设有第三卡盘和第三黏性土层,所述第三黏性土层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第二含水层底部和第三含水层顶部持平、且与第二碎石层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观测管、第二观测管和第三观测管的顶部管口均高于地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观测管、第二观测管和第三观测管的顶部管口均高于地面20c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观测管、第二观测管和第三观测管的顶部管口均设有管盖。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网眼区、第二网眼区和第三网眼区的网眼内径1cm、网眼间距10cm,所述第一网眼区、第二网眼区和第三网眼区外均用铁砂网包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观测管、第二观测管和第三观测管依次紧靠并排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观测管为多个管子螺纹连接而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碎石层的碎石为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大于40MPa、直径为5~10mm的微风化~新鲜岩石,所述黏性土层由黏土和粉质黏土组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钻孔为直径110mm、130mm或168mm的竖直孔。
本实用新型多层地下水位观测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钻孔揭穿含水层后通过岩芯鉴定和钻探过程中地下水初步探测,确认场地的多层含水层,针对含水层进行地下水位观测装置设计,做到有的放矢,以准确观测各含水层的地下水位。观测装置从深部含水层向浅部含水层逐步安装,并排布置,各观测管网眼对应相应的含水层,观测网眼与钻孔孔壁之间用特制的具有一定强度的小碎石充填,保证含水层的地下水与观测管网眼之间的联通性,相对隔水层中观测管与钻孔孔壁之间用黏土料回填,保证各含水层之间不相互贯通,确保各含水层地下水位观测的正确性、准确性。安装完成后对各观测管开展地下水位观测,根据工程需要,确定观测时长和时段。该方法可以准确地确定场地地下水位分布情况,设备制作方便,安装较为简单,方法可行、实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岩土工程总公司(武汉);汉江孤山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长江岩土工程总公司(武汉);汉江孤山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412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