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定位的便携式水果糖酸度快速分选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31245.0 | 申请日: | 2015-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224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龚志远;李轶凡;靳昙昙;姜小刚;刘燕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25 | 分类号: | G01N21/25;B07C5/342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330013 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定位 便携式 水果糖 酸度 快速 分选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果糖酸度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定位的便携式水果糖酸度快速分选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可溶性固形物(SSC)是指可溶于水的糖、酸、维生素、矿物质等,而糖酸度直接影响着水果的口感,是检测水果内部品质的重要指标。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具有检测快速、操作简便、成本低、和效率高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精确快速的便携式水果糖酸度检测装置,不仅克服了传统的化学检测方法制样繁琐、检测时间长、并且需要专业人员操作,使用范围窄的缺点,而且有助于工农业生产,提高经济效应。
目前国内外的近红外水果糖酸度检测装置的专利和产品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部分专利和产品光源结构的布置和设计对测量影响也较大,设计不合理容易导致无法完全采集水果光谱信息,还会存在杂散光的问题,降低了仪器的可操作性;没有定位功能的便携式水果检测装置难以实现农业精确化作业,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带来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便携式检测装置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定位功能的水果糖酸度快速无损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定位的便携式水果糖酸度快速分选检测装置,包括手持机壳、GPS模块、显示器支架、微型电脑模块、底座、检测模块、电池手柄,其中手持机壳连接显示器支架、底座和GPS模块,其中GPS模块安装在手持机壳的顶部,检测模块与微型电脑模块相连接,显示屏支架连接微型电脑模块,所述的检测模块包括蓝宝石窗口、光源、光学采集系统、线性滤光片、镓砷铟探测器阵列、控制电路、读出电路、USB接口2.0、待测样品凸台,其中线性滤光片连接镓砷铟探测器阵列,镓砷铟探测器阵列连接控制电路,控制电路连接读出电路,读出电路连接USB接口2.0,USB接口2.0连接微型电脑模块,待测样品凸台连接手持机壳。
所述的光源采用2个高真空钨灯,对称分布在该装置两侧位置。
所述的GPS模块型号为ATK-NEO-6M,接口为自带的IPX接口。
所述的检测模块测量的连续光谱范围为780-2500nm。
所述的一种带定位的便携式水果糖酸度快速分选检测装置的材质为ABS工程塑料,形状为锥形。
有益效果是:
(1)光源采用2个两侧对称布置的集成高真空钨灯,可以增强光源强度,有效减少杂散光的干扰,提高检测准确率;
(2)该水果糖酸度检测装置具有高度集成、便于携带、处理数据速度快、存储容量大、稳定性好等优点,可以实时分析显示水果糖酸度指标;
(3)该水果糖酸度检测装置带有GPS功能,方便定位果树经纬坐标,有利于将检测信息及时向控制中心反馈,可以与农业精确化作业紧密结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检测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流程图;
附图中图号标记:
1、手持机壳 2、GPS模块 3、显示器支架 4、微型电脑模块 5、底座 6、检测模块 7、电池手柄 8、蓝宝石窗口 9、光源 10、光学采集系统 11、线性滤光片12、镓砷铟探测器阵列 13、控制电路 14、读出电路 15、USB接口2.0 16、待测样品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带定位的便携式水果糖酸度快速分选检测装置,它的材质为ABS工程塑料,形状为锥形。
如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如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的左视图。该实用新型包括手持机壳1、GPS模块2、显示器支架3、平板电脑模块4、底座5、检测模块6、电池手柄7,其中手持机壳1连接显示器支架3和底座5,GPS模块2安装在手持机壳1的顶部,检测模块6与微型电脑模块4相连接,显示器支架3连接微型电脑模块4。GPS模块2型号为ATK-NEO-6M,接口为自带的IPX接口,用于实时读取被检测果树的位置信息,显示器支架3用于放置微型电脑模块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交通大学;,未经华东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312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