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提高金属屋面抗风性能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23711.0 | 申请日: | 2015-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311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姜兰潮;范亚娟;杨庆山;周长东;朱尔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路总公司;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D3/362 | 分类号: | E04D3/36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柳江 |
地址: | 10084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金属 屋面 抗风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高金属屋面抗风性能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钢结构建筑系统中,金属屋面在防水、防风方面承担着重要的结构功能,其性能直接关系到钢结构建筑系统的安全、质量和维护使用。早期的金属屋面板采用穿透式固定方式,在使用过程中漏水等问题较多,进入上世纪90年代,国内的金属屋面系统开始引进国外的通过扣合、咬合形式的隐藏式固定方式的金属屋面板围护系统。
直立锁边屋面系统因其连接密封性好、防水性能强、抗风承载力高以及具有很好的热胀冷缩适应能力的明显优点,应用范围广阔,成为目前的主流金属屋面系统。但由于有待提高的技术以及行业内产品标准的缺失,各企业的金属板生产质量良莠不齐,反映在使用结果上看,直立锁边屋面系统的应用效果不甚理想,由此可能导致屋盖被大风掀翻,甚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上述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金属屋面系统的薄弱区在屋面板与T码的咬合处,而在风灾等自然灾害中,金属屋面系统受到最多的破坏恰恰是在屋面板与T码间的脱扣破坏。在强风作用下,由于负风压的作用,风会对屋面板产生向上的风吸力作用。根据现场对受破坏屋面风力的实际测量及后期风洞数值模拟的结果,此处承受的风吸力非常大。由于风吸力反复不断地对屋面板向上作用,导致上层屋面板板肋与T码之间的咬合破坏,破坏时屋面板与T码脱开上拱,然后带动其他位置的屋面板一起拱起,致使屋面板最终被撕裂而破坏。如何进一步提高薄弱区的抗风强度,成为金属屋面系统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金属屋面抗风性能的装置,旨在通过加固屋面板与支座的锁边咬合部位来提高金属屋面系统的抗风性能。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为:
一种提高金属屋面抗风性能的装置,包括抗风夹、扣合组件和T码组件,所述T码组件的第一端固定于基面,所述T码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扣合组件相扣合,所述抗风夹罩于所述扣合组件的末端外侧。
在上述提高金属屋面抗风性能的装置中,所述扣合组件包括内扣单元和外扣单元,所述内扣单元包括公扣、立肋和底板,所述公扣通过立肋与底板相连接,所述外扣单元包括母扣、立肋和底板,所述母扣通过立肋与底板相连接,所述抗风夹罩于所述母扣的外侧。
在上述提高金属屋面抗风性能的装置中,所述T码组件包括梅花头和T码,所述T码的第一端固定于基面,所述梅花头设于所述T码的第二端,所述梅花头置于所述公扣的内腔。
在上述提高金属屋面抗风性能的装置中,所述抗风夹包括弯折部和贴合部,所述弯折部和所述贴合部为一体式结构;其中:所述贴合部包括第一贴合单元和第二贴合单元,所述第一贴合单元和所述第二贴合单元设于所述弯折部的两侧末端。
在上述提高金属屋面抗风性能的装置中,所述弯折部的材料与所述底板相同,所述贴合部的材料与所述底板相同。
在上述提高金属屋面抗风性能的装置中,所述弯折部的厚度与所述底板相同,所述抗贴合部的厚度与所述底板相同。
在上述提高金属屋面抗风性能的装置中,所述弯折部的纵向尺寸与所述T码的宽度相同,所述贴合部的纵向尺寸与所述T码的宽度相同。
在上述提高金属屋面抗风性能的装置中,所述贴合部的竖向尺寸为5-10cm。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抗风夹具有构造简单、施工便捷、易操作的明显优点,通过二次锁边工艺提供了一种便于安装且能有效提高金属屋面抗风性能的“简易抗风夹”装置,安装简单快捷材料成本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抗风夹不仅适用于直立锁边金属屋面系统,同样也适用于由自攻螺钉连接的金属屋面系统,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的适用性强;通过使用该装置来加强金属屋面板与支座的连接处,既可起到防渗的效果,又可加强屋面板与支座的连接,全面提高了屋面系统的抗风性能。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能够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提高金属屋面抗风性能的装置的抗风夹结构示意图;
图2为金属屋面板的截面示意图(未安装抗风夹时);
图3为提高金属屋面抗风性能的装置的T型支座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1、底板 2、立肋 3、加强筋 4、公扣 5、母扣 6、梅花头 7、T码 8、抗风夹 81、弯折部 821、第一贴合单元 822、第二贴合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路总公司;北京交通大学,未经中国铁路总公司;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237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传感器水平承台结构
- 下一篇:一种钢结构屋面防水保温一体化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