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钻孔功能的血管介入治疗用导丝头端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18664.0 | 申请日: | 2015-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191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黄冰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冰生 |
主分类号: | A61M25/09 | 分类号: | A61M25/0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4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钻孔 功能 血管 介入 治疗 用导丝头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有钻孔功能的导丝头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有钻孔功能的用于血管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的导丝头端。
背景技术
导丝现广泛用于各种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中。在各种血管狭窄引起的缺血性疾病中,特别是心脑血管及外周血管疾病,有部分患者为血管慢性闭塞引起。血管慢性闭塞病变是介入治疗的难点,目前临床上用于血管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的导丝,经过已有专利(PCT/US95/08548,P2006-155019,US4545390)多年改进,其通过性及导丝头端的硬度都得到较大的提升,现在临床上常用的外周血管介入用COOK导丝、冠脉介入用的Pilot系列、Miracle系列、Crosswire NT、Conquest系列导丝等,其头端更细、更硬,有很好的穿刺能力,但当闭塞病变存在较硬的纤维帽或钙化明显时,导丝仍很难进入病变;并且导丝头端在碰到较硬组织时,穿刺方向及位置容易移位,增加了导丝进入夹层及血管穿孔的风险;介入治疗时,当导丝前向无法通过病变时,现在还可选择逆向导丝技术,但选择此方法时,需再次穿刺血管建立通路行逆向介入治疗,增加患者痛苦、手术费用及风险,延长了手术时间。存在这些缺点的原因主要为:现有的用于血管慢性闭塞病变的导丝头端钻孔能力不够,影响了导丝通过性及进入的方向及位置的精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血管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用导丝头端前向通过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有钻孔功能,呈螺旋结构,通过血管慢性闭塞病变纤维帽能力明显增强的一次性使用导丝的头端。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包括轴心钢丝塑型段、轴心钢丝支撑段、螺旋结构、缠绕导丝护套;轴心钢丝塑型段与轴心钢丝支撑段相连,轴心钢丝塑型段顶端为轴心钢丝塑型段锥形尖端,轴心钢丝塑型段前段外面增加了一有钻孔功能的螺旋结构;轴心钢丝外有缠绕导丝护套,缠绕导丝护套与轴心钢丝塑型段前段螺旋结构相连。
为减少导丝前送通过阻力,导丝头端采用流线型设计,并涂有超滑材料。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是(1)导丝有钻孔功能,能较易前向通过血管慢性闭塞病变,特别是纤维帽结构,增加了血管慢性闭塞病变前向介入治疗的成功率,避免再次建立通路行 逆向介入治疗,能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手术费用及风险,缩短手术时间;(2)由于本导丝头端有螺旋结构存在,导丝旋转前送时导丝头端方向及位置不易改变,导丝不易穿出血管,并且在通过纤维帽后可更换其它导丝继续治疗,降低了血管穿孔的风险。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外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2中:1、轴心钢丝塑型段,2、轴心钢丝支撑段,3、轴心钢丝塑型段锥形尖端,4、螺旋结构,5、缠绕导丝护套。
如附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由轴心钢丝塑型段1、轴心钢丝支撑段2、螺旋结构4、缠绕导丝护套5组成;轴心钢丝塑型段1与轴心钢丝支撑段2相连,轴心钢丝塑型段1顶端为轴心钢丝塑型段锥形尖端3,轴心钢丝塑型段1前段外面增加了一有钻孔功能的螺旋结构4;轴心钢丝外有缠绕导丝护套5,缠绕导丝护套5与轴心钢丝塑型段前段螺旋结构4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冰生,未经黄冰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186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