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提高模芯底座上行稳定性的砌块成型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18216.0 | 申请日: | 2015-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333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发明(设计)人: | 李金顶 | 申请(专利权)人: | 晋江市闽亿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17/00 | 分类号: | B28B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2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底座 上行 稳定性 砌块 成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高模芯底座上行稳定性的砌块成型机。
背景技术
随着砌块砖的广泛使用,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砌块成型机。在这些所引进的砌块成型机中普遍存在的缺陷是:模芯底座在做上行运动的时候,带动其工作的液压泵承受的负荷较大,究其原因在于传统砌块机上的导柱设计不合理。
传统砌块成型机上的导柱为简易的圆柱杆状,模芯底座与之存在的摩擦力较大,不能很好的带动其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提高模芯底座上行稳定性的砌块成型机。
为解决此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方案:一种提高模芯底座上行稳定性的砌块成型机,包括机架、储料箱、配料箱、上模、下模箱、托盘、两导柱、托盘以及模芯底座;
底板水平设置在机架内,所述两导柱竖直设置在机架内,两导柱穿过底板,所述的上模、下模箱以及模芯底座由上至下设置在两导柱上,所述的上模以及下模箱位于底板的上方,所述下模箱下方的底板上设置托盘;
所述的上模连接有用于驱动上模在导柱上移动的第一液压泵;所述的下模箱连接有用于驱动下模箱在导柱上移动的第二液压泵;所述的模芯底座连接有用于驱动模芯底座在导柱上移动的第三液压泵;
所述的导柱包括上滑段和下滑段,所述的上模和下模箱设置在上滑段上,所述的模芯底座设置在下滑段上,所述上滑段的直径小于下滑段的直径,所述上滑段与下滑段连接形成带有台阶口的导柱;所述下滑段的柱体上设置有凹纹,所述的凹纹内嵌入有固体润滑材料层。
进一步的,所述的固体润滑材料层包括固体润滑剂和粘结剂。
进一步的,所述固体润滑剂与粘结剂的配比为1:1~4:1。
进一步的,所述凹纹为环形凹槽、螺旋形凹槽或圆形孔状凹槽中的一种。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增加了导柱上下滑段的直径,从而可使在下滑段上移动的模芯底座移动更加的稳定;其次,通过在下滑段上设置的固体润滑材料层,减少模芯底座与导柱之间的摩擦力,使模芯底座移动的更加稳定,提高砌块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导柱的示意图;
其中,1、机架,2、上模,21、第一液压泵,3、下模箱,31、第二液压泵,4、模芯底座,41、第三液压泵,5、导柱,51、下滑段,52、上滑段,53、固体润滑材料层,6、托盘。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图2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提高模芯底座上行稳定性的砌块成型机,包括机架1、储料箱、配料箱、上模2、下模箱3、托盘6、两导柱5、托盘6以及模芯底座4。
底板水平设置在机架1内,两导柱5竖直设置在机架1内,两导柱5穿过底板,上模2、下模箱3以及模芯底座4由上至下设置在两导柱5上,上模2以及下模箱3位于底板的上方,下模箱3下方的底板上设置托盘6。
上模2连接有用于驱动上模2在导柱5上移动的第一液压泵21;下模箱3连接有用于驱动下模箱3在导柱5上移动的第二液压泵31;模芯底座4连接有用于驱动模芯底座4在导柱5上移动的第三液压泵41;
导柱5包括上滑段52和下滑段51,上模2和下模箱3设置在上滑段52上,模芯底座4设置在下滑段51上,上滑段52的直径小于下滑段51的直径,上滑段52与下滑段51连接形成带有台阶口的导柱5;下滑段51的柱体上设置有凹纹,凹纹内嵌入有固体润滑材料层53。
固体润滑材料层53包括固体润滑剂和粘结剂;固体润滑剂的组成为二硫化钼60%(重量)、聚四氟乙烯5%(重量)、石墨30%(重量)和二硫化钨5%(重量)的混合物;粘结剂为环氧树脂。固体润滑材料层53包括固体润滑剂和粘结剂。固体润滑剂与粘结剂的配比为1:1~4:1。固体润滑材料层53的厚度大于1mm。
工作时,配料箱内的物料倒入下模箱3内,第一液压泵21带动上模2下行对下模箱3内的物料挤压,之后第三液压泵41带动模芯底座4上行,模芯底座4上的模芯穿过底板和托盘6进入下模箱3内,从而便于砌块砖成型;模芯底座4上经导柱5下滑段51上行时,依靠固体润滑材料层53,减少模芯底座4与导柱5之间的摩擦力,使模芯底座4移动的更加稳定,提高砌块质量。
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技术内容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晋江市闽亿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未经晋江市闽亿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182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夹心隔墙板半成品卸料装置
- 下一篇:蒸压釜系统余热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