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卧式空气滤清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10347.4 | 申请日: | 2015-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100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黄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明斯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02 | 分类号: | F02M35/02;F02M35/0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1404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卧式 空气滤清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滤清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发动机卧式空气滤清器。
背景技术
目前,发动机在工作工程中要吸进大量的空气,如果空气不经过滤清,空气中悬浮的尘埃被吸入气缸中,就会加速活塞组及气缸的磨损,发动机上空气滤清器的作用是防止沙粒和尘土流入发动机进气系统,免除灰尘对发动机的磨损,进而确保发动机功率的有效发挥和使用寿命的延长,同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然而平原型空滤只适用于低海拔地区,在高海拔地区使用时会因为空气稀薄进气不够降低发动机的使用功率,高海拔多风沙的恶劣环境也会加速空滤滤芯的损坏;高原型空滤可在高海拔地区使用,但是生产成本较高,在平原型空滤基础上做出的改动也较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发动机卧式空气滤清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发动机卧式空气滤清器主要由卧式粗滤和平原空滤器组成,其中卧式粗滤由除尘罩、进气口、螺旋通道、排尘口、集尘杯、卡箍构成。
按照上述方案,所述卧式空气滤清器是指新增加的粗滤为卧式,可有效降低发动机总成的高度,同时卧式粗滤采取两端进气的模式,保证了更大的进气量,确保了发动机的功率输出,水平安装也能有效防止部分杂质进入过滤器。
按照上述方案,所述卧式粗滤装在原平原空滤器滤帽的位置,通过卡箍固定在平原空滤器上,所述卧式粗滤和平原空滤器是可拆分的,由于在匹配发动机空滤的时候都会放出一些余量,且发动机在高原根据海拔还会有功率修正,这样在平原空滤器上加装卧式粗滤即可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
按照上述方案,所述的排尘口与集尘杯连接处具有一定的坡度,这样保证了被甩到排尘口的杂质能顺利进入集尘杯中。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发动机启动时,气缸在进气行程产生的吸力,使发动机空气滤清器内外产生压力差,外部空气在压力的作用下以较高的速度通过进气口进入卧式粗滤,在螺旋通道的作用下产生离心运动,由于空气中所含的杂质的密度比空气大,在离心力作用下,混杂在空气中质量较大的尘土甩至排尘口,进入集尘杯中,实现初级过滤,再通过平原空滤器进行精细过滤,最后将过滤后的空气送入到气缸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实现粗滤的卧式安装,有郊降低了空滤的高度,保证了狭小空间的适应性,同时水平安装能有效防止部分杂质进入过滤器;卧式粗滤和平原空滤器是可拆分结构,这样安装更具有灵活性,结构简单,适用性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面图。
图中:1.卧式粗滤,2.进气口,3.除尘罩,4.排尘口,5.集尘杯,6.卡箍,7.螺旋通道,8.平原空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中,发动机卧式空气滤清器主要由卧式粗滤(1)和平原空滤器(8)组成,其中卧式粗滤(1)由除尘罩(3)、进气口(2)、螺旋通道(7)、排尘口(4)、集尘杯(5)、卡箍(6)构成,卧式粗滤(1)装在原平原空滤器(8)滤帽的位置,通过卡箍(6)固定在平原空滤器(8)上,卧式粗滤(1)和平原空滤器(8)是可拆分的;排尘口(4)与集尘杯(5)连接处具有一定的坡度,这样保证了被甩到排尘口(4)的杂质能顺利进入集尘杯(5)中。
如附图1-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发动机启动时,气缸在进气行程产生的吸力,使发动机空气滤清器内外产生压力差,外部空气在压力的作用下以较高的速度通过进气口(2)进入卧式粗滤(1),在螺旋通道(7)的作用下产生离心运动,由于空气中所含的杂质的密度比空气大,在离心力作用下,混杂在空气中质量较大的尘土甩至排尘口(4),进入集尘杯(5)中,实现初级过滤,再通过平原空滤器(8)进行精细过滤,最后将过滤后的空气送入到气缸内。本实用新型通过粗滤的卧式安装有郊保证了狭小空间的适应性,同时卧式粗滤(1)和平原空滤器(8)是可拆分结构,这样安装更具有灵活性,结构简单,适用性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明斯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康明斯动力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103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