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逐点比较法插补轨迹演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02826.1 | 申请日: | 2015-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482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陈忠平;吴樱樱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 |
主分类号: | G09B25/02 | 分类号: | G09B25/02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胡定华 |
地址: | 226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比较法 轨迹 演示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演示系统,具体涉及一种逐点比较法插补轨迹演示系统。
背景技术
逐点比较法是数控机床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插补方法,它能实现直线、圆弧和非圆二次曲线的插补,插补精度较高。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课堂教学逐渐转向现场示范教学,尤其是数控类机械方面的教学。由于数控类机械操作精度较高,需要比较规范化的学习和实验,传统的演示系统机械化操作强度高,不利于初学者的操控学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逐点比较法插补轨迹演示系统,以适应现代化的教学模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逐点比较法插补轨迹演示系统,包括机架座、磨削机构、电气箱和控制台,机架座的顶部设有升降定位机构,机架座的两侧分别通过滑轨活动固定有侧板,侧板通过驱动机I驱动,侧板之间设有轨道板,轨道板上固定有相互平行的上轨道和下轨道,磨削机构包括安装板和电动机,安装板的上下部分别与上轨道和下轨道活动连接,安装板的顶部设有驱动机II,电动机通过U型固定片与安装板固接,电动机的输出端正对升降定位机构设置,且其端部可拆卸固定有磨削部,驱动机I、驱动机II和电动机与电气箱电连接,电气箱设置在机架座上,并通过转接线与控制台电连接。
进一步的,上述升降定位机构包括平台,平台的下表面对称设有升降轴,升降轴通过控制台控制,平台的上表面设有多组夹紧件。
进一步的,上述平台上表面置有基材,基材通过加紧件端部的缓冲块定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是基于逐点比较法插补轨迹原理的数控机械类演示系统,控制台采用转接线直接控制机械部分,有效降低了教学示范时的操作强度,适应现代化教学模式的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机架座,11、滑轨,12、平台,13、升降轴,2、控制台,3、侧板,31、驱动机I,4、轨道板,41、上轨道,42、下轨道,5、安装板,51、驱动机II,52、U型固定片,6、电动机,61、磨削部,7、基材,71、夹紧件,8、电气箱。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逐点比较法插补轨迹演示系统,包括机架座1、磨削机构、电气箱8和控制台2,机架座1的顶部设有升降定位机构,升降定位机构包括平台12,平台12的下表面对称设有升降轴13,平台12的上表面设有多组夹紧件71,基材7通过加紧件71端部的缓冲块定位固定;机架座1的两侧分别通过滑轨11活动固定有侧板3,侧板3通过驱动机I31驱动,侧板3之间设有轨道板4,轨道板4上固定有相互平行的上轨道41和下轨道42,磨削机构包括安装板5和电动机6,安装板5的上下部分别与上轨道41和下轨道42活动连接,安装板5的顶部设有驱动机II51,电动机6通过U型固定片52与安装板5固接,电动机6的输出端正对升降定位机构设置,且其端部可拆卸固定有磨削部61。
上述演示系统中,驱动机I31、驱动机II51、电动机6和升降轴13与电气箱8电连接,电气箱8设置在机架座1上,并通过转接线与控制台2电连接,在进行教学演示时,只需在控制台2上设定驱动机I31、驱动机II51、电动机6和升降轴13的相关参数,即可对基材7进行基于逐点比较法插补轨迹的磨削演示,操作强度较小,适应现代化教学模式的要求;同时,升降定位机构单独对基材7进行升降控制,有效避免了磨削部61对操作人员造成的伤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未经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0028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