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转动式自动分拣机及分拣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1000222.4 | 申请日: | 2015-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140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宝;蔡宾;陈刚;陈焕兴;李全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C5/342 | 分类号: | B07C5/342;B07C5/02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科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1 | 代理人: | 谢自安 |
地址: | 5284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送料导轨 进料槽 转盘 自动分拣机 采集单元 产品外观 出料筒 振动盘 转动式 分拣 连通 机台 吹气装置 电机带动 机器空间 数量确定 通信连接 上位机 吹入 转动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动式自动分拣机及分拣方法,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包括有机台,所述机台上分别设有用于放置物料的振动盘、与振动盘连通的送料导轨、由电机带动转动的转盘,所述转盘上周向设有多个用于接收送料导轨上物料的进料槽,在所述转盘的上方设有产品外观质量采集单元,在所述机台上还设有多个分别与进料槽连通的出料筒和吹气装置。其方法是根据产品外观质量采集单元检测物料的结果将进料槽内的物料吹入对应出料筒内。本发明结构简单,不需要与上位机进行通信连接,送料导轨数量可根据产品优劣等级数量确定,节省机器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机器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动式自动分拣机及分拣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生产制造业的加工生产线上,越来越多的使用自动化机械设备代替原有的人工操作,自动化设备具有稳定性强、可长时间操作、无人车间、不以主观因素判定产品的优劣等优点,使生产效率提高和优化生产环境。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目前分拣机多采用上位机或人工判断产品的性能或外观质量,把判定结果传动到分拣机,且分拣机多采用三轴(X轴、Y轴、Z轴)运动方式进行分料动作。这样的设备及方法使生产成本增加,需要增加上位机判断或利用人眼判断筛选,且人眼筛选容易产生疲劳,由主观因素判断容易影响判断结果;采用三轴运动方式,由于产品筛选类别的增加机械臂运动的距离也相应增加,造成筛选速度较慢,影响生产效率。
本发明就是基于这种情况作出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便、效率高、分拣快速的转动式自动分拣机及分拣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转动式自动分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台1,所述机台1上分别设有用于放置物料的振动盘2、与振动盘2连通的送料导轨3、由电机10带动转动的转盘4,所述转盘4上周向设有多个用于接收送料导轨3上物料的进料槽401,在所述转盘4的上方设有产品外观质量采集单元5,在所述机台1上还设有多个分别与进料槽401连通的出料筒11和根据产品外观质量采集单元5检测物料的结果将进料槽401内的物料吹入对应出料筒11的吹气装置6。
如上所述的转动式自动分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外观质量采集单元5包括竖立在所述机台1上的第一支架501,在所述第一支架501上设有用于对进料槽401内的物料拍照的摄像头502和图像信息评价模块。
如上所述的转动式自动分拣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机10与所述转盘4之间设有连接电机轴与所述转盘4的传动轴13,在所述转盘4的下方设有用于吸附所述进料槽401内的物料的吸气装置7,所述吸气装置7包括设于所述传动轴13上与外部气泵连接的吸气嘴701、连通吸气嘴701和各个进料槽401的吸气通道,所述吸气通道又包括轴向设在所述传动轴13上的轴向通气道702、与轴向通气道702连通呈放射状设立在传动轴13上的多个通气孔703、多个设在转盘4底面且连通通气孔703与进料槽401的通气槽704。
如上所述的转动式自动分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装置6包括设在所述机台1上的第二支架601,所述第二支架601上设有多个用于将进料槽401内的物料吹至所述出料筒11的吹气嘴602。
如上所述的转动式自动分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导轨3上与所述转盘4的连接处设有导轨出口301,在所述导轨出口301处设有用于检测转动至导轨出口301处的进料槽401是否有物料的进料口传感器12和由控制器控制开启或关闭的物料挡片。
如上所述的转动式自动分拣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盘4的外围设有固定在所述机台1上的挡圈8,在所述挡圈8上位于所述送料导轨3相对的位置设有进料缺口801,在所述挡圈8上位于所述出料筒11相对的位置设有多个出料缺口802。
如上所述的转动式自动分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装置6吹气的压力大于所述吸气装置7吸气的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002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