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乙醇气体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99955.7 | 申请日: | 2015-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88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刘善堂;余庚;肖丽;郑第;周发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巨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创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0125 | 代理人: | 付继德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乙醇 气体 检测 系统 及其 方法 | ||
1.一种乙醇气体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一气体传感器(10),用于检测乙醇气体;
一数据采集装置(20),其与所述气体传感器(10)相连,用于采集所述气体传感器(10)产生的信号;
一控制器(30),其与所述数据采集装置(20)相连,用于接受所述数据采集装置(20)发送的数据,并计算分析;
一数据存储装置(40),其与所述控制器(30)相连,接受并存储所述控制器(30)转发的数据信息;
一显示器(50),其与所述控制器(30)相连,用于显示乙醇气体浓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醇气体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70),所述电源(70)与所述气体传感器(10)相连,受所述控制器(30)控制给所述气体传感器(10)供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醇气体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通信接口(60),所述通信接口与所述控制器30相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醇气体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传感器(10)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乙醇气体传感器(1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醇气体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30)为单片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醇气体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装置(20)为A/D模块。
7.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醇气体检测系统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1,在控制器(30)内设预定曲线、基线V0和校正阈值A;
步骤2,数据采集装置(20)对气体传感器(10)中的产生的信号进行数据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传送至控制器(30)中,控制器(30)将采集到的数据与基线进行比较计算,以判断气体传感器(10)当前所处的状态;
步骤3,控制器(30)根据多次检测到的数据的比值与校正阈值A比较,进而判断基线是否漂移,若漂移,则在计算乙醇浓度时进行相应校正;
步骤4,将数据采集装置(20)采集到的数据与基线的比值与标定曲线进行比对,计算乙醇气体浓度,并通过显示器(50)显示相应的乙醇气体浓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体工作步骤如下,
S1,接通电源,进行初始化预热阶段;
S2,当检测系统稳定后,进行数据采集,数据采集装置(20)对气体传感器(10)中产生的信号进行采集,并传输至控制器(30)进行计算;
S3,控制器(30)对数据进行如下分析,
1)数据采集装置(20)第一次的采集值V1,进行气体测试系统状态判断,若采集值V1/V0>A,则表示气体检测系统进入气体响应状态,并根据V1/V0值与标定曲线比对显示响应浓度值;若采集值V1/V0<A,则表示气体检测系统进入待机状态,此时无气体响应,乙醇浓度为0;
2)数据采集装置(20)第二次的采集值V2,若1)判断结果为气体检测系统处于气体响应状态,此时第二次的采集值V2/V0>A,则表示气体检测系统仍处于气体响应状态,并根据V2/V0值与标定曲线比对显示相应气体浓度;反之,此时第二次的采集值V2/V0<A,则表示气体检测系统进入待机状态;
若1)判断结果为气体检测系统处于待机状态,此时第二次的采集值V2/V0<A,则表示气体检测系统保持待机状态;反之,第二次的采集值V2/V0>A,则表示气体检测系统进入气体响应状态;
3)进行乙醇气体浓度值计算,根据1)的第一次的数据采集值V1进行计算,若V1/V0=1,表示基线无漂移,根据V2/V0的值与标定曲线比对显示浓度;若V1/V0小于A,表示基线有漂移,进行基线校正,根据V2/V1的值与标定曲线比对显示浓度;
S4,根据控制器(30)计算结果显示乙醇气体浓度值;
S5,数据存储装置(40)将数据采集装置(20)采集到的数据和控制器(30)计算的乙醇气体浓度值存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巨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工程大学,未经武汉巨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9995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