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铍陶瓷先驱体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991737.9 | 申请日: | 2015-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163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 发明(设计)人: | 黄小忠;王亚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8G77/60 | 分类号: | C08G77/60;C04B35/565 |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14 | 代理人: | 魏娟 |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陶瓷 先驱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铍陶瓷先驱体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将聚碳硅烷和乙酰丙酮铍溶于溶剂,混合均匀后,蒸馏去除溶剂,得到混合物;所述混合物在保护气氛下,加热进行偶联反应,即得;该方法制备的含铍陶瓷先驱体具有较高的热分解稳定性,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满足工业生产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铍陶瓷先驱体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耐高温含铍陶瓷先驱体的制备方法,属高分子材料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先驱体法是研制SiC陶瓷的主要方法,具有反应过程温度低、简单易控、易于成型、产品纯度高、性能良好等优点,特别是其独特的可溶可熔等工艺性能,使其在陶瓷纤维、陶瓷基符合材料(CMCs)、粘结剂、超细粉制备等方面得到成功应用,并成为目前研制SiC陶瓷领域中的热点。采用先驱体法制备连续SiC陶瓷纤维已实现工业化生产,自1980年日本碳公司(Nippon Carbon)首次采用该方法生产SiC纤维以来,制备技术不断改进,一系列新型SiC纤维相继出现。
理想状态的SiC是以共价键为主的共价化合物,在晶体中碳与硅两元素以sp3杂化排,成具有金刚石结构的SiC晶体,因此在理论上应该具有相当优异的耐高温性能和抗氧化性,β-SiC晶体可耐高温达2600℃。然而利用先驱体法制备的SiC陶瓷纤维实际耐高温、抗氧化性能却与理论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先驱体中较高的氧含量以及游离碳的存在,导致SiC纤维的实际结构为SiCxOy。该结构在高温状态时复相分解,生成了SiO和CO等小分子气体,从而在纤维中形成孔洞等缺陷,并且引起晶粒化,甚至使纤维粉化。要得到力学性能优良的SiC纤维,就必须解决高温下β―SiC的结晶长大形成疏松结构的问题。
国内SiC系复合陶瓷材料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与国外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研究学者一致认为,当前碳化硅复合陶瓷纤维要达到实际应用的程度,最重要的是:改进加工工艺过程;降低纤维中氧的含量;提高纤维的高温力学性能;降低生产成本。其中,降低纤维氧含量是提高碳化硅纤维性能最有效的途径,也是目前制约我国该领域研究的最大瓶颈。为降低纤维氧含量,已研究采用的工艺主要有电子束辐照不熔化法和烧结助剂法(即加入异元素的方法)。其中,电子束辐照不熔化法成本较高,很难实现大规模生产应用;而烧结助剂法因工艺操作简单、成本较低而被研究人员越来越重视。SiC系复合陶瓷纤维的研究任务及其工业化任务还相当艰巨,为此,如何提供一种有效的、易于产业化的陶瓷先驱体合成方法是SiC陶瓷材料领域的空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SiC系复合陶瓷材料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热分解稳定性SiC陶瓷先驱体的方法,该方法简单、成本低,满足工业生产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铍陶瓷先驱体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将聚碳硅烷和乙酰丙酮铍溶于溶剂,混合均匀后,蒸馏去除溶剂,得到混合物;所述混合物在保护气氛下,加热至140~400℃进行偶联反应,即得。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首次将Be引入SiC陶瓷先驱体,主要基于陶瓷主体结构由Si-C、Si-O-Si、Si-H、C-H等基团构成,Be的引入能消耗部分Si-H、C-H键而生成了新的Si-Be、C-Be键,同时新生成的这些化学键在烧结过程中会无机化成具有高键能(4443KJ/mol)的O-Be,从而有效抑制了O与Si、C元素结合生成小分子气体的反应,减少了SiC晶粒的生长,大大提高了SiC热分解与结晶的临界温度。
优选的方案,乙酰丙酮铍质量为聚碳硅烷质量的5~40%。
较优选的方案,聚碳硅烷数均分子量为800~5000,软化点温度为120~300℃。
优选的方案,溶剂为甲苯和/或二甲苯。
优选的方案,偶联反应时间为15~18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917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