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电池组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88980.5 | 申请日: | 2015-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96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沈美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姚市庆达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4 | 分类号: | H01M2/04;H01M2/20;H01M2/36;H01M10/0525;H01M10/058;H01M10/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4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领域,特别指一种锂电池组。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最早 出现的锂电池来自于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使用以下反应:Li+MnO2=LiMnO2该反应为氧化 还原反应,放电。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 要求非常高。所以,锂电池长期没有得到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锂电池已经成为 了主流。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Li+在两个电 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 态;放电时则相反。电池一般采用含有锂元素的材料作为电极,是现代高性能电池的代表, 随着锂电池的发展,为了满足较高电压的要求,需要将多个锂电池进行串并形成锂电池组, 锂电池组在实际使用时常出现的问题是短路,多个单独锂电池之间由于受到外部挤压碰 撞,极片相互搭接导致短路;同时,现有的锂电池组一般采用一体化设计,仅能提供单一电 压,功能单一,应用范围窄,且拆装难度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 方便,拆装方便快捷,且能提供多种使用电压的锂电池组。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锂电池组,包括电池壳体、电池盖及底盖,其中, 上述电池壳体的内部为空腔结构,该空腔结构内设有隔板,隔板将空腔结构分隔形成至少 二个电解液空间,电解液空间内填充有电解溶液,电解溶液内浸有极片叠片组;电池壳体的 顶部设有至少二个正负极组件,正负极组件对应上述电解液空间设置,并与极片叠片组的 正极片和负极片连接;上述电池盖的底部设有至少二个正负极套件,正负极套件与上述正 负极组件电连接,正负极套件与导电层连接,导电层的上部分别连接正极接头及负极接头; 电池壳体的底部设有电解液注入口,上述底盖可拆卸地扣合在电池壳体的底部,并将电解 液注入口密封。
优选地,所述的电池壳体内的隔板包括二个,两隔板将电池壳体的内部空腔结构 分隔为第一电解液空间、第二电解液空间及第三电解液空间。
优选地,所述的极片叠片组包括三个,分别设置在上述第一电解液空间、第二电解 液空间及第三电解液空间内;上述正负极组件包括三个,三个正负极组件分别间隔设置在 电池壳体的顶部,并分别与极片叠片组的正极片和负极片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电池壳体的上部设有挡板,挡板向上延伸将正负极组件间隔开;上 述正负极组件包括正极体及负极体,正极体及负极体分别与极片叠片组的正极片和负极片 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正负极套件包括三组,三组正负极套件间隔设置在电池盖的底部, 并与上述正负极组件上下对应设置,正负极套件包括正极套及负极套,正极套与负极套分 别套设在上述正极体及负极体上。
优选地,所述的电池盖包括导电层、绝缘层及导电块,其中,上述导电块嵌设固定 在上述正极套及负极套内,导电块的顶部与导电层电连接;上述绝缘层设置在导电层的上 部,以便绝缘。
优选地,所述的电池盖包括导电层包括正极导电块、绝缘块及负极导电块,其中, 上述正极导电块设置在内侧,负极导电块设置在外侧,绝缘块设置在正极导电块与负极导 电块之间;正极导电块和负极导电块均包括三个,各正极导电块和负极导电块之间被绝缘 隔板隔开,且对角位置的正极导电块和负极导电块之间通过第一导线电连接,端部的正极 导电块和负极导电块通过第二导线电连接,以形成电路串联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正极导电块及负极导电块的底部分别连接正极套与负极套,并与 正极套及负极套内的导电块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正极接头及负极接头贯穿绝缘层分别与正极导电块及负极导电块 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电池壳体的底部周缘向下延伸,形成环形限位圈;上述底盖的顶部 周缘向上延伸,形成环形卡圈,环形卡圈嵌入上述环形限位圈的内侧,以便与电池壳体可拆 卸地连接;环形卡圈内间隔设有三个注入塞,注入塞与电解液注入口上下对应设置,并插入 电解液注入口内,以便密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姚市庆达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余姚市庆达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889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用动力电池包
- 下一篇:有机发光显示设备及制造有机发光显示设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