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手机终端的低功耗智能公交到站提醒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977235.0 | 申请日: | 2015-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751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 发明(设计)人: | 刘学锋;李银桥;黄山;刘裕凌;肖树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8G1/133 | 分类号: | G08G1/133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何文欣 |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手机 终端 功耗 智能 公交 到站 提醒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理信息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手机终端的低功耗智能公交到站提醒方法。
背景技术
公交车是城市交通的重要工具,当前,在乘客乘坐公交车时,一般采取公交车报站来提醒乘客下车。这种方式在环境嘈杂、乘客分心或乘客对周边环境不熟悉等情况下往往无法起到及时提醒的效果,乘客坐过站的情况时有发生,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不便。
为有效解决公交到站提醒问题,申请号为CN201210026422.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公交车到站提醒系统,乘客在利用手机定制增值业务后,增值业务系统通过车载自动发信机获得公交车的到站信息,并通过短信平台提醒用户到站下车。这是一种瘦客户端模式,手机客户端仅负责定制到站提醒业务和接收远程服务器发送的到站提醒信息。该方案需要公交车具备自动定位模块和通信模块,需要借助公交车与服务平台之间的通信来完成到站定位,并且最终依靠产生额外费用的短信业务来提醒乘客下车,实施方案复杂,开销较高。另一种方案是胖客户端模式,手机客户端部署基础地理信息和公交线路信息,乘客上车时设定目标站点,手机每隔一定时间计算一次当前公交车位置到目标站点的距离,当小于或等于某一设定距离(如200米)时手机开始到站振动提醒,提醒乘客准备下车。这种方案需要每隔一定时间(如20秒)计算一次距离并与设定的到站提醒临界距离比较,小于或等于则开始到站提醒,大于则再次计算比较,直到距离小于到站提醒临界距离。这种方案的关键在于计算时间间隔的设定,在一定的时间间隔下,乘客乘车距离越长,计算比较次数越多。小的时间间隔可以提高到站提醒的准确率但会增加计算频率,大大增加手机功耗,使手机耗电加快。GPS定位本身就功耗较大,间隔太小无疑会雪上加霜,使用户难以接受;大的时间间隔虽然可以减小计算频率,降低功耗,但很容易出现过了目的站点才提醒的低级错误。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方案的问题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手机终端的低功耗智能公交到站提醒方法,该方法用配有GPS模块和无线网络数据收发模块的智能手机作为客户端,以存有公交站点信息的数据库作为数据服务器,二者通过无线网络建立连接。采取公交最大速度预估的方式动态调整计算到目标站点的距离的时间间隔,在保证准确率的基础上,大大降低手机功耗。不管距离多远都可以使计算次数基本保持在个位数。此方法无需在公交车上添加额外的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手机终端的低功耗智能公交到站提醒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乘客在乘坐公交车时,利用手机终端的无线网络数据收发模块向服务器端请求要乘坐的公交车线路信息;
步骤二,服务器端向乘客返回乘客要乘坐的公交车线路信息;
步骤三,乘客选定所要到达的目标站点,设定到站提醒临界距离S0,预估公交车最大平均速度Vmax;
步骤四,手机终端在接收到所要到达的站点的坐标信息之后,打开手机终端的GPS模块,GPS模块定位当前公交位置,获得乘客当前位置坐标,也就是公交车的当前位置;
步骤五,计算当前位置与目标站点间的直线距离S;
步骤六,比较直线距离S是否大于到站提醒临界距离S0,如果是,则执行步骤八;如果不是则执行步骤七;
步骤七,如果直线距离S不大于到站提醒临界距离S0,手机终端振动提醒乘客下车,然后结束;
步骤八,否则计算公交车最快到达目标终点时间T=S/Vmax;
步骤九,暂停GPS定位;
步骤十,公交车行驶T时间后,恢复GPS定位,重新获得当前公交车位置坐标并转到步骤五,直到完成本次到站提醒。
优选地,所述公交车最大平均速度Vmax根据一个城市多辆公交车多时段的最大平均速度的统计得到。
优选地,所述到站提醒临界距离S0取值为小于该线路上相邻两个站点间的最小距离,大于该线路上相邻两个站点间的最小距离的一半。
优选地,所述手机终端配有GPS模块和无线网络数据收发模块且作为客户端;服务器端存有公交站点信息的数据库;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二者通过无线网络建立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772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