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粉末静电喷涂固化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63272.6 | 申请日: | 2015-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967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发明(设计)人: | 陈亚明;付后如;刘守杰;万守元;祝传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滁州市友邦涂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D3/04 | 分类号: | B05D3/04 |
代理公司: | 安徽信拓律师事务所 34117 | 代理人: | 吴奇 |
地址: | 239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粉末 静电 喷涂 固化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涂装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粉末静电喷涂固化工艺。
背景技术
静电喷涂利用高压静电电晕电场原理。喷枪头上的金属导流杯接上高压负电,被涂工件接地形成正极。在喷枪和工件之间形成较强的静电场。当运载气体(压缩空气)将粉末涂料从供粉桶经输粉管送到喷枪的导流杯时,其周围产生密集的电荷,粉末带上负电荷,在静电力和压缩空气的作用下,粉末均匀的吸附在工件上,经加热、粉末熔融固化(或塑化)成均匀、连续、平整、光滑的涂膜。
普通的固化炉内送风方式为上送风,为使热量布于炉内,必须以大功率风机进行输送,且无法保证炉内温度均匀,保温时间短,温差大,更需要燃烧机长时间工作维持热量输送,该送风方式能耗大,弊端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易于实际操作,固化质量高的粉末静电喷涂固化工艺。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粉末静电喷涂固化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1)采用静电喷涂的方式将需要喷涂的、符合工艺要求的粉末通过喷涂枪均匀地喷涂在产品的表面上;
(2)喷涂过后将工件传输到固化室内,使工件表面的粉末溶化、流平和固化;
固化室的送风方式采用下送上回的送风方式,热能由固化道内下方进入,再由下方缓缓上升,以此科学的热气体流动原理保证炉内温度均匀;
其中固化采用6个阶段:
第一阶段:控制固化室内固化温度在195℃,相对湿度在99%,固化时间控制在10分钟;
第二阶段:控制固化室内固化温度在200℃,相对湿度在99%,固化时间控制在12分钟;
第三阶段:控制固化室内固化温度在205℃,相对湿度在80%,固化时间控制在10分钟;
第四阶段:控制固化室内固化温度在210℃,相对湿度在60%,固化时间控制在15分钟;
第五阶段:控制固化室内固化温度在215℃,相对湿度在40%,固化时间控制在5分钟;
第六阶段:控制固化室内固化温度在220℃,相对湿度在0.5%,固化时间控制在15分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送风方式柔和,不会搅起固化炉内掉落的粉尘,更利于延长保温时间,无论从工艺性能还是经济性能,都要比普通的送风方式要好;采用特殊的阶段式固化方式,产品整体质量稳定,无气孔,合格率达1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一种粉末静电喷涂固化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1)采用静电喷涂的方式将需要喷涂的、符合工艺要求的粉末通过喷涂枪均匀地喷涂在产品的表面上;
(2)喷涂过后将工件传输到固化室内,使工件表面的粉末溶化、流平和固化;
固化室的送风方式采用下送上回的送风方式,热能由固化道内下方进入,再由下方缓缓上升,以此科学的热气体流动原理保证炉内温度均匀;
其中固化采用6个阶段:
第一阶段:控制固化室内固化温度在195℃,相对湿度在99%,固化时间控制在10分钟;
第二阶段:控制固化室内固化温度在200℃,相对湿度在99%,固化时间控制在12分钟;
第三阶段:控制固化室内固化温度在205℃,相对湿度在80%,固化时间控制在10分钟;
第四阶段:控制固化室内固化温度在210℃,相对湿度在60%,固化时间控制在15分钟;
第五阶段:控制固化室内固化温度在215℃,相对湿度在40%,固化时间控制在5分钟;
第六阶段:控制固化室内固化温度在220℃,相对湿度在0.5%,固化时间控制在15分钟。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滁州市友邦涂装有限公司,未经滁州市友邦涂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632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