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预置像素的高效座舱画面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60623.8 | 申请日: | 2015-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749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赵文龙;王瑞球;朱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长风航空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11/20 | 分类号: | G06T11/20;G06T11/40;G06T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2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预置 像素 高效 座舱 画面 设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嵌入式机载显示系统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高效座舱画面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飞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屏幕综合显示时必然趋势,机载图形显示时新一代航空电子系统实现综合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核心,而提高图形显示质量、加快图形生成速度是机载显示系统的关键。画面实时清晰时飞行员能够及时准确操作的保证,画面刷新速度速度至少要比帧存刷新速度快,才能达到画面动态实时显示。从图形显示系统的硬件结构和图形生成算法着手,将成熟的软件硬件IP技术应用到座舱综合显示系统中,并结合图形显示优化处理方法,可从根本上提高机载图形画面显示性能。
目前,座舱显示设计已落后与座舱显示需求,需要定义与开发实现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步拉大。座舱显示生成需要几周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实现,增加了开发成本,降低了项目开发研制的时效性。导致座舱显示开发落后的主要原因在于缺少快速设计工具和可重用软件,致使座舱设计开发是一个耗时较长的过程,严重制约画面显示的开发能力。现代座舱显示开发过程如图1所示。由此可见,现代座舱显示开发存在的问题在于繁琐的人工过程、耗时、交互性差、严重依赖特定设备(即在无硬件平台支持的情况下,无法验证画面设计是否符合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同时提高CPU运行效率、保证画面显示质量、有效节约CPU内部有限内存空间,提出了一种基于预置像素的方法来实现机载座舱画面设计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基于预置像素的高效座舱画面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首先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工具生成相应分辨率的座舱画面并存储画面图像;
然后根据座舱画面分辨率、画面显示设备扫描方向将座舱画面转化为座舱画面字符点阵;
继而根据像素位置与像素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将字符点阵转化为像素值-像素显示位置的矩阵表;
最后根据座舱画面显示位置、显示设备分辨率将像素值-像素位置矩阵表上的相应像素值填充至VRAM中相应的像素位置。
本发明技术方案应用实施后的显著效果为:该画面设计方法工作量小、开发周期短、易于维护、并能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只能通过代码实现的思维方式,达到“即设即见”的效果;其图形生成时间比硬代码实现提高50%以上,大幅度节省CPU运算时间,提高CPU运算性能,满足机载座舱画面实时显示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基于预置像素的高效座舱画面实现过程。
图2和图3是本发明座舱画面设计的过程示意图。
图4和图5是经本发明方法设计的座舱画面显示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但不对本发明做限定。
请参阅图1,其是本发明用于基于预置像素的画面设计实现过程。本发明的实现原理:首先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工具生成相应分辨率的座舱画面,将其存储;然后根据座舱画面分辨率、画面显示设备扫描方向等将座舱画面转化为座舱画面字符点阵;再次根据像素位置与像素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将字符点阵转化为像素值-像素显示位置的矩阵表;最后根据座舱画面显示位置、显示设备分辨率将像素值-像素位置矩阵表上的相应像素值填充至VRAM中相应的像素位置。
图像数据组成方式图像头数据、调色板数据、图像数据。其中图像头数据主要定义扫描方向、字节内像素数据从高到低或从低到高排列;调色板数据定义描述像素数据的RGB颜色分量的排列数据及数据位表示;图像数据定义每个像素点的像素值及像素点位置。图像头数据结构、调色板数据结构定义分别如下所示:
Typedefstruct_HCOLOR{//图像头数据结构定义
Unsignedcharscan;
Unsignedchargray;
Unsignedshortwidth;
Unsignedshortheight;
Unsignedcharrgb;
}HDColor;
TypedefStruct_PALENTRY{//调色板数据结构定义
Unsignedcharred;
Unsignedchargreen;
Unsignedcharblue;
}PALENTRY;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长风航空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长风航空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606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贴片式测温器
- 下一篇:微正压运行的吸附制冷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