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成芯片散热结构和无源器件的玻璃基板的圆片级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57861.3 | 申请日: | 2015-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990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25 |
发明(设计)人: | 尚金堂;罗斌;马梦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81C1/00 | 分类号: | B81C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49 | 代理人: | 陈国强 |
地址: | 21118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成 芯片 散热 结构 无源 器件 玻璃 圆片级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集成芯片散热结构和无源器件的玻璃基板的圆片级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干法刻蚀硅圆片形成硅模具圆片(1),使硅模具圆片(1)上包含内含埋入式无源器件结构模具(3)的凹槽阵列(2);
步骤二,通过电镀工艺将金属填满步骤一中的凹槽阵列(2)形成无源器件结构(4);
步骤三,干法刻蚀步骤二后的硅模具圆片(1)形成凹槽(6),释放无源器件结构(4),同时形成芯片散热结构(5);
步骤四,将玻璃圆片(7)与步骤三得到的带有无源器件结构(4)和芯片散热结构(5)的硅模具圆片(1)在真空中阳极键合,使得无源器件结构(4)和凹槽(6)密封于键合圆片内;
步骤五,将步骤四得到的键合圆片放置在空气中加热,加热温度高于玻璃的软化点温度,并保温,直至熔融玻璃在凹槽内外压强差的作用下回流填充满凹槽(6),退火,冷却至常温,形成上部全玻璃结构层(8)、中间埋入无源器件结构(4)和芯片散热结构(5)的复合结构层(9)、底部全硅衬底结构层(10)的三层结构的回流圆片;
步骤六,将步骤五得到的回流原片进行研磨和抛光,去除上部全玻璃结构层(8)和底部全硅衬底结构层(10),留下中间埋入无源器件结构(4)和芯片散热结构(5)的复合结构层(9),使回流玻璃衬底(11)露出来,得到玻璃基板;
步骤七,在步骤六得到的玻璃衬底上下表面沉积金属粘附层(12),电镀金属导电层(13),形成内含无源器件结构(4)、金属导电层(13)和芯片散热结构(5)的玻璃基板(14),用作无源器件的互连或三维集成玻璃转接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芯片散热结构和无源器件的玻璃基板的圆片级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硅圆片厚度不小于300um;所述干法刻蚀为深反应离子刻蚀,刻蚀深度小于硅圆片厚度100um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芯片散热结构和无源器件的玻璃基板的圆片级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无源器件结构(4)的形状包括圆柱形、环柱形、同轴柱形,或折线形柱、方形螺旋柱、六边形螺旋柱、八边形螺旋柱、圆形螺旋柱,或双长方体、同轴双环形柱;步骤三中,所述芯片散热结构(5)的形状包括圆柱形、长方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芯片散热结构和无源器件的玻璃基板的圆片级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所述电镀铜的工艺条件为:酸性硫酸盐电镀铜镀液中,CuSO4·5H2O含量85g/L,H2SO4含量200g/L,Cl-含量79mg/L,电流密度为30mA/cm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芯片散热结构和无源器件的玻璃基板的圆片级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干法刻蚀为深反应离子刻蚀,刻蚀深度不大于无源器件结构(4)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芯片散热结构和无源器件的玻璃基板的圆片级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所述玻璃圆片(7)为硼硅玻璃,厚度不小于300um;所述真空阳极键合工艺条件为:温度400℃,电压800V,真空度小于10-3Pa。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芯片散热结构和无源器件的玻璃基板的圆片级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键合圆片的加热工艺条件为:加热温度为900℃-1100℃,加热保温时间不低于2h,退火工艺条件为:退火温度510℃-560℃,保温时间30min,冷却至常温条件为自然冷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芯片散热结构和无源器件的玻璃基板的圆片级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六中,所述研磨和抛光的步骤为:采用自动研磨抛光机,对回流圆片实施研磨减薄工艺,去除上部全玻璃结构层(8)和底部全硅衬底结构层(10),留下中间埋入无源器件结构(4)和芯片散热结构(5)的复合结构层(9)。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芯片散热结构和无源器件的玻璃基板的圆片级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八中,所述沉积金属粘附层(12)为Ti或Cr,所述电镀金属导电层(13)为Au或Cu。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5786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身检测汽车线束
- 下一篇:一种电动自行车的传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