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量传输光纤泄漏监测保护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40711.1 | 申请日: | 2015-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666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汪渝洋;韦柳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航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0 | 分类号: | G01M3/00;G01M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量 传输 光纤 泄漏 监测 保护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光纤能量传输保护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能 量传输光纤泄漏监测保护系统。
背景技术
光纤是光导纤维的简写,是一种由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纤维,可作 为光传导工具。传输原理是‘光的全反射’。光导纤维是由两层折射 率不同的玻璃组成。
中长距离大光功率能量传送的安全保护领域中,通常由于光纤芯 径较小、能量密度极高(几瓦~数百瓦),除了外力导致破损的光能量 泄漏以外,光纤自身的瑕疵在长期高能量作用下也可能因老化衰退等 因素导致瞬间崩裂击毁,从而导致高密度能量泄漏引起火灾等等安全 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量传输光纤泄 漏监测保护系统,本系统可以对比检测出非正常输出端光强,并在衰 减瞬间切断光源端能量供给,同时发出告警检测信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能量传输光纤泄漏监测保护系统,其关键在于:包括测控装 置以及连接在该测控装置上的入射光强检测装置与出射光强检测装 置,其中所述入射光强检测装置位于光源端或光纤输入耦合端,用于 检测光纤入射光的光照强度;所述出射光强检测装置位于光纤的输出 端,用于检测光纤出射光的光照强度;所述入射光强检测装置与出射 光强检测装置将检测的信号送入测控装置,该测控装置计算两路信号 的比值,并将其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当比值超出预设阈值时,发出 控制信号切断所述光源的工作电源。
在实际使用时,通过入射光强检测装置与出射光强检测装置获取 能量传输光纤在工作状态下输入和输出端的光强信息,然后进行对 比,并实时将动态比值与预设值进行比较,以此判定光纤传输是否有 非正常能量泄漏。如超出安全值范围,及时切断能量供给,达到安全 保护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测控装置包括控制模块以及连接在该控制模块上 的信号采集模块、比较模块、输入模块以及驱动模块;其中,所述控 制模块用于根据比较模块计算的数据控制驱动模块;所述信号采集模 块用于实时获取入射光强检测装置与出射光强检测装置检测的光强 信号;所述比较模块用于计算两路信号的比值,以及比值与预设阈值 的比较;所述输入模块用于输入预设阈值的大小;所述驱动模块用于 根据控制模块发出的信号控制光源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测控装置还包括报警模块,该报警模块用于根据 控制模块发出的报警信号进行报警。
通过报警模块能够使得人们及时获知光纤状态信息,进一步提高 了本系统的安全性。
为了提供更加完备的报警机制,减小报警信号遗漏的可能性,所 述报警模块可采用声音报警、声光报警、短信息报警中的至少一种报 警方式。
进一步的,所述入射光强检测装置、出射光强检测装置与测控装 置之间通过伴随光纤铺设的检测信号参数线路和/或无线通讯装置进 行通信。
通过上述无线通讯模块,能够方便生产现场的布线以及其余装置 的布局,减小施工难度;通过伴随光纤铺设的检测信号参数线路能够 适应于各种场合,且信号传输精度高。
进一步的,所述入射光强检测装置还能够获取光纤入射光的能量 值,所述测控装置将其与预设工作区间进行对比,当光纤入射光的能 量值超出预设工作区间范围时,发出控制信号切断所述光源的工作电 源。
通过同时检测、判断光输入端能量值是否在预设工作区间的上、 下限内,从而更有效地避免了安全隐患的发生。
本发明的显著效果是:通过检测与对比工作状态下输入和输出端 的光强信息,并实时将动态比值与预设值进行比较,以此判定光纤传 输是否有非正常能量泄漏,并在超出安全值范围,及时切断能量供给 并告警,达到安全保护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测控装置的电路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工作原理作进一步 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航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航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407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