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硫酸盐的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919655.3 | 申请日: | 2015-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131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 发明(设计)人: | 王秀梅;冉千平;舒鑫;张茜;赵红霞;严涵;毛永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F283/06 | 分类号: | C08F283/06;C08F220/06;C08F230/02;C04B24/26;C04B103/3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硫酸盐 聚羧酸减水剂 制备 聚羧酸 嵌段 断裂链转移聚合 水泥适应性 工艺要求 可逆加成 吸附能力 序列结构 主链结构 减水剂 减水率 磷酸基 强吸附 坍落度 掺量 生产成本 应用 合成 引入 | ||
1.一种耐硫酸盐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单体a、单体b、单体c进行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
其中单体a的分子结构符合通式①:
式中R1为H或者CH3,R2为H或者1~4个碳原子的烷基,AO为2~4个碳原子的氧化烯基或者两种以上的这种氧化烯基的混合物,n为AO的平均加成摩尔数,其为10~53的整数;当均聚物分子的结构单元中AO为不同碳原子数的氧化烯基时,(AO)n为无规共聚或嵌段共聚结构;
单体a是具有通式①所表示的结构的物质中的至少一种,以任意比例混合;
单体a与(b+c)的摩尔比满足:a/(b+c)=1/0.5~1/5.5,其中单体c与单体(b+c)摩尔比满足:c/(b+c)=1/2~1/20;
单体b的分子结构符合通式②:
式中,R3为H或者CH3,M为H、碱金属离子、碱土金属离子、铵离子或有机胺基团;
单体b含有通式②表示的物质中的至少一种,当单体b含有两种以上通式②表示的物质时,可以以任意比例混合;
单体c的分子结构符合通式③:
式中,R4代表H或者CH3;p为碳原子个数,其为2~4的整数;M为H、碱金属离子、碱土金属离子、铵离子或有机胺基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单体a为聚亚烷基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或不饱和聚亚烷基二醇醚单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单体a为聚亚烷基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时,是由烷氧基聚亚烷基二醇与(甲基)丙烯酸或与(甲基)丙烯酸酐的酯化合成物;或为(甲基)丙烯酸羟烷酯与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中的至少一种物质的加成物;这些单体单独使用或以两种以上成份以任意比例的混合物形式使用;当均聚物分子的结构单元中AO为不同碳原子数的氧化烯基时,(AO)n为无规共聚或嵌段共聚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b选自丙烯酸和/或甲基丙烯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c选自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磷酸酯、丙烯酸羟乙酯磷酸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磷酸酯或丙烯酸羟丙酯磷酸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硫酸盐聚羧酸减水剂其重均分子量是8000~50000。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1)单体a与链转移剂、引发剂、水充分混合后,在N2保护下进行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其反应温度为60-75℃,反应时间为6-9h,单体a转化率>95%,透析除掉未反应的单体a以及小分子,得到聚醚大单体-RAFT试剂;
所述链转移剂为水溶性4-氰基-4-(苯基硫代甲酰硫基)戊酸或2-(苯基硫代甲酰硫基)丙酸,其用量为单体a摩尔量的1/50~1/10;
所述引发剂是水溶性4,4'-偶氮双(4-氰基戊酸)或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其用量为单体a摩尔量的1/500~1/100;
2)将步骤(1)得到的聚醚大单体-RAFT试剂、单体b与单体c在N2保护下进行聚合反应,其反应温度为60-75℃,反应时间为6-12h。
8.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得的所述耐硫酸盐聚羧酸减水剂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掺量为总胶凝材料重量的0.05%~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1965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