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涡轮增压器的流量控制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15086.5 | 申请日: | 2015-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868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发明(设计)人: | 许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37/12 | 分类号: | F02B3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李泽中;张相午 |
地址: | 53700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涡轮 增压 流量 控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涡轮增压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涡轮增压器的流量控制结构。
背景技术
现在涡轮增压广泛用于汽车发动机,涡轮增压工作原理是靠发动机工作时排出的废气带动涡轮机工作,从而带动与涡轮同轴的压气机工作压缩空气增加进气。
随着增压器的广泛使用,对现在发动机的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其工作的稳定性等。当负荷增大时需要增大喷油量,此时为了保证燃烧良好需要增加进气量,而当负荷减少而喷油量减少时同样需要相应减少进气量。目前的增压器上安装有旁通阀,依靠旁通阀的开关来控制进入涡轮的废气而控制压气机的工作,从而达到相应的进气增压。
当发动机喷油量增加时燃烧排出的废气也相应增加,从而压气机增压进气也相应加大,当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单独依靠旁通阀不能很好的控制可能使得发动机工作不正常。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涡轮增压器的流量控制结构,该涡轮增压器的流量控制结构依靠油门拉杆控制进入涡轮增压器的废气流量,使涡轮机的工作随喷油的工作而改变,提高了发动机工作的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涡轮增压器的流量控制结构,该涡轮增压器的流量控制结构包括:排气管,其废气由涡前通道进入涡后通道带动涡轮机工作,从而带动与涡轮同轴的压气机工作压缩空气增加进气;放气阀门,其设置在所述排气管的涡前通道与涡后通道之间,通过该放气阀门的开启与关闭来控制进入增压器涡轮废气的流量;阀门导向套,其套设在所述放气阀门的周侧,用于对放气阀门的上下开启与关闭运动进行导向;滑块,其与所述放气阀门的上端连接;滑杆,其一端与铰链活动连接,所述滑块设置在该滑杆上;以及可调挡块,其与所述滑杆的另一端通过拉绳绕过转向轮连接,并与油门拉杆联动设置,该油门拉杆带动与挡块运动,从而通过拉绳带动滑杆运动,再带动滑块使得放气阀门开闭。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可调挡块与油门拉杆接触联动。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阀门导向套与滑块之间设置有回位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涡轮增压器的流量控制结构依靠油门拉杆控制进入涡轮增压器的废气流量,使涡轮机的工作随喷油的工作而改变,提高了发动机工作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涡轮增压器的流量控制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涡轮增压器的流量控制结构的具体结构包括:排气管、放气阀门3、阀门导向套4、回位弹簧5、滑块6、铰链7、滑杆8、转向轮9、拉绳10、可调挡块12和油门拉杆11,其中,放气阀门3设置在排气管的排气通道上,用于控制进入增压器涡轮的流量。油门拉杆11带动与其接触的挡块12向一侧运动,从而通过拉绳10带动滑杆8向下运动,滑杆8向下运动使得放气阀门3打开,从而废气经过阀门直接进入涡后方向;当油门拉杆11向另一侧运动到一定距离时,拉杆11与挡块12脱离,在回位弹簧5的回复力作用下阀门3向上运动,使得阀门3关闭,从而废气全部直接进入涡轮带动增压器工作。该涡轮增压器的流量控制结构依靠油门拉杆控制进入涡轮增压器的废气流量,使涡轮机的工作随喷油的工作而改变,提高了发动机工作的可靠性。
具体来讲,排气管的废气由涡前方向进入涡后方向带动涡轮机工作,从而带动与涡轮同轴的压气机工作压缩空气增加进气,放气阀门3设置在排气管的涡前通道与涡后通道之间,通过放气阀门3的开启与关闭来控制由涡前方向进入涡后方向带动涡轮机工作废气的流量,即控制直接进入增压器涡轮废气的流量,使涡轮机的工作随喷油的工作而改变,从而提高发动机工作的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150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柴油机冷却余热回收系统
- 下一篇:用于内燃机的两级相继增压系统以及内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