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主从架构的微服务器集群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00998.5 | 申请日: | 2015-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353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发明(设计)人: | 范文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5/173 | 分类号: | G06F15/173 |
代理公司: |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0 | 代理人: | 姜明 |
地址: | 25010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主从 架构 微服 集群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架构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主从架构的微服务器集群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轻量化事务以及计算处理任务;传统的服务器的CPU,CPU核心数量有限,面对处理大量轻量化的事务和计算任务,并发处理轻量化事务能力受限,不能有效利用每个高性能的CPU核心,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提供一种基于主从架构的微服务器集群系统,来解决CPU核心数量有限,面对处理大量轻量化的事务和计算任务,并发处理轻量化事务能力受限,不能有效利用每个高性能的CPU核心,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1、一种基于主从架构的微服务器集群系统,该系统包括(1)主CPU设备;(2)从CPU设备;(3)主从互联拓扑总线;(4)散热和供电系统;(5)带外管理单元;其中:
(1)主CPU设备:主端(Master)CPU采用网络处理性能强大的高性能CPU,对外提供网络端口,下游通过主从总线拓扑连接从CPU,给从CPU分发任务,响应从CPU的请求,整合从CPU的处理结果并反馈;同时采用主备双活的方式提高可靠性;
(2)从CPU设备:从端(Slave)CPU采用低功耗低成本的微处理器架构,处理主CPU设备下发的轻量化事务和计算任务,并计算返回结果;需要请求外部的存储等数据的,发送到主CPU,由主CPU设备进行统一的处理和反馈;
(3)主从互联拓扑总线:采用PCIE总线,PCIE协议是基于主从的通信模式;通过PCIESWITCH来划分主CPU设备的主备的Partition,实现冗余结构设计;
(4)散热和供电系统:整个微服务器集群采用统一的散热和供电系统,并通过带外管理总线,实现由带外系统的统一管理;
(5)带外管理单元:通过带外管理总线,监管主CPU节点,从CPU节点,主从互联拓扑总线以及散热和供电系统,实现微服务器集群的带外管理功能。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主从架构的微服务器集群系统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主从架构,进一步整合了微服务器集群的功能划分,从CPU设备采用微处理器架构,负责处理大量可并行处理的轻量化的事务和计算任务;主CPU设备负责轻量化事务的分发,统一管理,网络协议处理。主从设备的互联采用通用的PCIE总线,PCIE总线是一种主从总线模式,分主设备和从设备端。利用PCIE总线的通信特征,可以快速构建微服务器集群的总线拓扑,实现数据通信。并且PCIE总线占用较少的资源,可以采用大量的DMA(直接内存存取)传输方式,降低CPU的利用率;此外PCIE总线相比以太网络通信,在延迟方面有较大的改善。通过本发明的架构设计,事务处理划分更加专注,微服务器和主设备CPU都可以极大的提高自身的资源利用率,并且各自由于处理任务单一,中断减少,有效的降低了响应的时延;
2、本发明的冗余结构设计,主端设备采用主备双活模式,主备之间通过CPU总线互联,数据之间共享同步,即可同时响应外部请求并分发事务,也可作为冗余;主从总线拓扑上,通过PCIESWITCH,划分两个对等总线区域(Partition),即可解决PCIE总线多主端的冲突,可以实现主从设备互联总线的冗余;系统统一的散热和供电系统也采用冗余设计,提高系统的整体可靠性;
3、本发明的带外管理系统,负责系统中各个模块的带外数据管理,散热和供电系统的整体监控和调配,提高系统的功耗利用率和可靠性;对外提供带外管理功能接口;
4、采用微服务器集群,针对大量的轻量化事务以及计算处理任务的特点,采用多核微架构处理器,通过集群连接方式极大拓展核心数量,提高轻量化事务的并行处理能力的同时提高单核心的利用率。并且微处理器根据需要减少不了必须要的端口和功能,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功耗的利用率。
本发明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的特点,因而,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一种基于主从架构的微服务器集群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009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