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试制数控模板的制作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887779.8 | 申请日: | 2015-1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114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 发明(设计)人: | 石雷;张成立;董晓;王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5B19/4097 | 分类号: | G05B19/4097 |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陈浩 |
| 地址: | 471009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试制 数控 模板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试制数控模板的制作方法,属于数控机床加工的技术 领域。
背景技术
数控机床设有多个数控单元,通过其中设置的自动化程序系统可以生产各 种复杂精密的零件,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数控机床提供高精度、稳 定的加工条件,而且经常用于加工一些形状结构比较复杂的零件,可以提高机 床的加工效率,自动化程度高。因此,数控机床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也较高,尤 其是针对新员工,如何对操作数控机床建立一种快速有效的途径,使其尽快适 应数控机床的工作流程显的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快速试制数控模板的 制作方法,解决了对于新员工操作数控机床难以入手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快速试制数控模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1,利用UG软件创建一个加工模板,在该加工模板中设置所需要的 操作子类型;在上述模板中创建刀具,并设置刀具参数并对操作子类型的参数 进行设置;
步骤2,修改所述操作子类型和刀具的参数;其中,在创建刀具里设置连 同父项加载,使刀具随建立的模板全部加载;分别对模板中的切削模式、非切 削模式、进给和速度中的参数进行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在创建一个加工模板时,通过“创建几何个体” 为模板创建姓名。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所述的操作子类型为平面铣、型腔铣、多轴铣削 和钻孔。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所述操作子类型为平面铣时,选取“跟随部件”外 形,在步距选项里设置“刀具直径”;在设置平面铣的切削模式的参数时,设 置切削方向为“顺铣”,设置切削顺序为“深度优先”,设置精加工的边界为 “3mm”。
进一步的,步骤2中在设置所述平面铣中的非切削模式的参数时:进刀类 型中选择螺旋下刀;最小倾斜长度选取“10%刀具”,抬刀的高度设置“50%刀 具”;抬刀类型选取与退刀相同;区域起点选择“中点”,并且距离设置为“500% 刀具”,预钻孔点的距离为“500%刀具”,区域内和区域之间参数设置为“间 隙”。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在设置平面铣进给和速度的参数时,设置切削的 速度为250mmpm(mm/min),设置进刀的速度为80mmpm(mm/min)。
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快速试制数控模板的制作方法,所构建的UG个人模板 是内包含预定义参数的工序和加工对象组,通常可以针对特定任务建立一些模 板,使用这些模板能够快速而简便地创建新的工序和组。因此在建立新的工序 和组时,可减少多次定义参数的重复劳动。快速模板应用研究可以让新员工开 始学习CAM编程时避免重复、繁琐的参数定义,为老编程员处理复杂特定任务 时提供了个性模板可行性方案,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设置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控模板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几何体父节点;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各个选项设置;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常用的操作子类型;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模板设置;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常用刀具选项;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刀具参数选项;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模板设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快速试制数控模板的制作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利用UG编程软件创建个人模板。如图1所示,在“***/UGS/NX 5.0/MACH/resource/template_part/metric”下选择一个.prt文件(注意:这里选 择的是公制单位mm,如选择英制单位则D:/ProgramFiles/UGS/NX 5.0/MACH/resource/template_part/english下选择.pat文件),例如 mill_planar_assy.prt这个文件,另存为***.prt。进入加工模块,删除原有的刀具 及配置,为后续创建自己的个性模板做准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877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