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协同增韧的改性氰酸酯树脂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57637.7 | 申请日: | 2015-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1086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欧秋仁;嵇培军;赵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L79/04 | 分类号: | C08L79/04;C08L71/12;C08L7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氰酸酯树脂 热塑性树脂 改性氰酸酯树脂 介电性能 协同 增韧 制备 高分子量热塑性树脂 耐热性 反应性官能团 氰酸酯官能团 低介电性 反应性低 非反应性 高耐热性 增韧改性 分子链 固化物 规整性 连续相 弥散 催化剂 | ||
1.一种协同增韧的改性氰酸酯树脂,其特征在于:由氰酸酯树脂、催化剂、热塑性树脂A和热塑性树脂B组成,各组份质量份数如下,
其中所述的热塑性树脂A为反应性低分子量热塑性树脂,分子量不高于10000g/mol,含有能与氰酸酯官能团反应的末端基团,具有刚性分子结构骨架;所述的热塑性树脂B为非反应性高分子量热塑性树脂,分子量不小于30000g/mol,具有不低于200℃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不能含有能与氰酸酯官能团反应的末端基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协同增韧的改性氰酸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塑性树脂A的末端基团含有端羟基、环氧基或胺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协同增韧的改性氰酸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为过渡族金属有机化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协同增韧的改性氰酸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为锡类有机化合物、铜类有机化合物或钴类有机化合物。
5.一种协同增韧的改性氰酸酯树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称取一定量的氰酸酯树脂,加热使氰酸酯树脂变成均一液体;
第二步,按比例加入热塑性树脂A,在120℃~130℃下使热塑性树脂A溶解在氰酸酯树脂中,得到均一的混合物A,所述的热塑性树脂A为反应性低分子量热塑性树脂,氰酸酯树脂与热塑性树脂A质量比为100:5~20,热塑性树脂A分子量不高于10000g/mol,含有能与氰酸酯官能团反应的末端基团,具有刚性分子结构骨架;
第三步,按比例向混合物A中加入催化剂,在140℃~150℃反应2h~3h,得到预聚物B,氰酸酯树脂与催化剂质量比为100:0.01~1;
第四步,在120℃~130℃下,预聚物B中边搅拌边按比例加入热塑性树脂B,添加完热塑性树脂B后,在相同温度下,再搅拌0.5~1小时,得到混合物C,所述的热塑性树脂B为非反应性高分子量热塑性树脂,氰酸酯树脂与热塑性树脂B质量比为100:3~15,热塑性树脂B分子量不小于30000g/mol,具有不低于200℃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不能含有能与氰酸酯官能团反应的末端基团;
第五步,将混合物C用三辊研磨机研磨到物料均匀一致,得到协同增韧的改性氰酸酯树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协同增韧的改性氰酸酯树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步中在加入热塑性树脂B过程中搅拌转速300~500转/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未经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5763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