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作用直线往复式泵头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45129.7 | 申请日: | 2015-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433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许文杰;韩坤;蒋道宇;何建铧;臧源源;何洁宁;董男;韩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广州局;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53/16 | 分类号: | F04B53/16;F04B53/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5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510620 广东省广州市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作用 直线 往复 式泵头 | ||
1.一种双作用直线往复式泵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泵头(1)、往复活塞(2)、腔体连接止回阀(5)、腔体连接开关阀(6)、进口通道及出口通道,
所述的泵头(1)内设有工作腔体,所述的往复活塞(2)设在工作腔体内,并将该工作腔体分为前腔体(71)与后腔体(72),
所述的泵头(1)内还设有两条平行设置的第一通道(81)与第二通道(82),所述的第一通道(81)、第二通道(82)与工作腔体均不贯通,
所述的第一通道(81)与第二通道(82)通过外部连接通道连通,所述的腔体连接止回阀(5)与腔体连接开关阀(6)设在外部连接通道上,
所述的进口通道设有两个,分别为第一进口通道(91)与第二进口通道(92),所述的第一进口通道(91)与第一通道(81)贯通,所述的第二进口通道(92)同时与第二通道(82)及后腔体(72)相贯通,所述的第一进口通道(91)上设有第一进口止回阀(31),所述的第二进口通道(92)上设有第二进口止回阀(32),
所述的出口通道设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出口通道(101)与第二出口通道(102),所述的第一出口通道(101)同时与第一通道(81)及前腔体(71)相贯通,所述的第二出口通道(102)与第二通道(82)贯通,所述的第一出口通道(101)上设有第一出口止回阀(41),所述的第二出口通道(102)上设有第二出口止回阀(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作用直线往复式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头(1)为长方体结构,其宽度与高度相等,所述的工作腔体沿长度方向开设在泵头(1)内部,所述的第一通道(81)与第二通道(82)沿长度方向开设在泵头(1)内部,且分别位于工作腔体上方,所述的第一通道(81)、第二通道(82)及工作腔体均平行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作用直线往复式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进口通道(91)、第二进口通道(92)、第一出口通道(101)及第二出口通道(102)分别开设在泵头(1)上表面的四角处,所述的第一进口通道(91)、第二进口通道(92)、第一出口通道(101)及第二出口通道(102)均沿泵头(1)高度方向设置,且与第一通道(81)或第二通道(82)垂直贯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作用直线往复式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进口通道(91)、第二进口通道(92)、第一出口通道(101)、第二出口通道(102)、第一通道(81)及第二通道(82)的直径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作用直线往复式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部连接通道与往复活塞(2)的活塞杆分别位于泵头(1)长度方向的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作用直线往复式泵头,其特征在于,容纳有往复活塞(2)的活塞杆的工作腔体为后腔体(72),另一部分腔体为前腔体(7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作用直线往复式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腔体连接止回阀(5)开启方向为由后腔体(72)向前腔体(71)开启,反向截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作用直线往复式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腔体连接止回阀(5)的开启压力均低于第一进口止回阀(31)、第二进口止回阀(32)、第一出口止回阀(41)、第二出口止回阀(42)的开启压力。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作用直线往复式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腔体连接开关阀(6)选择气动阀或电磁阀。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作用直线往复式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往复活塞(2)与工作腔体接触部位设有密封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广州局;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广州局;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4512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