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内饰革用高耐候高耐磨聚氨酯面层树脂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33013.1 | 申请日: | 2015-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949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林水杰;邬花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兴宇树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66 | 分类号: | C08G18/66;C08G18/44;C08G18/61;C08G18/12;C08G18/32;C08G18/75;C08G18/7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2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内饰革用高耐候高 耐磨 聚氨酯 面层 树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内饰革用高耐候高耐磨聚氨酯面层树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国内人造革用树脂可以分为黄变型聚氨酯树脂和不黄变型聚氨酯树脂,黄变型聚氨酯树脂,只能用于对黄变性能要求不是十分严格的产品当中,如耐黄变要求级别较高时,则需使用脂肪族异氰酸酯聚氨酯树脂。但是,普通的不黄变聚氨酯树脂,国内大部分还是应用到民用产品当中,对汽车用的不黄变聚氨酯树脂进行研究开发比较少,现在国内还没有开发出可以适合汽车内饰用革的表层聚氨酯树脂。当前的不黄变聚氨酯树脂在耐黄变、耐磨、耐化学品、耐候性等性能,特别是耐化学品等性能上,很难满足汽车内饰的需求。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10443390.4公开了一种无溶剂聚氨酯汽车内饰革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a)将水性聚氨酯分散体涂覆于离型纸表面,置于100~120℃,烘干得面层;(b)将聚氨酯发泡树脂的A组分与B组分混合后涂覆于所述面层表面,随后置于100~120℃烘1~5min,形成半干的发泡层;(c)在所述发泡层上贴合基布,再置于100~120℃熟化时间10~15小时,随后进行分离收卷即得可;所述聚氨酯发泡树脂的A组分按质量百分比,其各组分的含量为:聚碳酸酯二元醇90~95%,扩链剂1~6%,催化剂2~4%,稳定剂0.5~2.0%,消泡剂0.1~0.2%,无机填料0.5~5%;所述聚氨酯发泡树脂的B组分按质量百分比,其各组分的含量为:聚碳酸酯二元醇5.0~30%,聚四氢呋喃二元醇30.0~45%,脂肪族异氰酸酯39.8~50%。上述方法制得的聚氨酯汽车内饰革不含溶剂,较为环保,但不耐气候性,也不耐磨,且当聚碳酸酯二元醇与聚四氢呋喃二元醇配合时,其耐热、耐磨性能受到很大的影响,特别是耐磨性能大大减低,没有办法满足汽车内饰用革的高耐磨和耐热,以及耐候性的要求。
发明内容
因此,针对以上内容,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内饰革用高耐候高耐磨聚氨酯面层树脂的制备方法,采用该方法制得的内饰革手感柔软、耐低温耐高温,在低温环境中不容易发生脆化而龟裂,具有高耐化学品性,高耐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汽车内饰革用高耐候高耐磨聚氨酯面层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处理步骤:将溶剂、聚碳酸酯二醇、有机硅多元醇、抗热氧化剂、扩链剂加入到反应釜中,升温至48~52℃,搅拌,待聚碳酸酯二醇溶解后加入不黄变异氰酸酯,搅拌均匀,接着缓慢升温至90~130℃,反应110~120min后加入催化剂,再反应120~125min,制得预聚体,检测反应体系的NCO值,当NCO值小于理论值时,再加入溶剂溶解上述预聚体,并降温至50℃以下,将稀释好的胺类扩链剂采用滴加的方式进行扩链增粘,当达到工艺粘度时,加入异丙醇进行封端,然后升温至80~83℃,搅拌混炼30~35min,冷却到50℃以下,出料,即制得面层树脂。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工艺粘度为12~14万cps/25℃。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有机硅多元醇为分子量为800~5000的伯碳羟基硅油或伯碳氨基硅油。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有机硅多元醇为分子量为1000~3000的伯碳羟基硅油或伯碳氨基硅油。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不黄变异氰酸酯为已撑二异氰酸酯、异弗尔酮二异氰酸酯、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以任意比混合的混合物。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扩链剂为乙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乙二胺、己二胺、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异弗尔酮二胺、小分子有机硅扩链剂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以任意比混合的混合物。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甲苯、甲乙酮、醋酸乙酯、醋酸丁酯、异丙醇、异丁醇、1-甲氧基-2-丙醇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以任意比混合的混合物。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面层树脂的100%模量为4~8MPa。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封端时采用封端剂进行封端,封端剂为异丙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兴宇树脂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兴宇树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330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粘度固化剂组合物
- 下一篇:一种秸秆发泡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