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麦玉米两熟秸秆周年还田的轮耕种植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822850.4 申请日: 2015-11-24
公开(公告)号: CN105284397A 公开(公告)日: 2016-02-03
发明(设计)人: 张卫建;郑成岩;宋振伟;邓艾兴;张俊;黄金苓;陈宗金;李亮;张鑫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G1/00 分类号: A01G1/00
代理公司: 北京东方汇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96 代理人: 张淑贤
地址: 100081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小麦 玉米 秸秆 周年 还田 耕种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农作物耕作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小麦玉米两熟秸秆周年还田的轮耕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华北平原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以小麦-玉米一年两熟为主要种植模式,该区气候资源和土壤条件较适宜小麦和玉米种植,冬小麦长年种植面积1588.2万公顷,玉米种植面积1039.3万公顷,麦玉一年两熟种植模式占该农区作物播种总面积80%以上。随着农作物产量的提高,秸秆产量持续增长,因此合理利用秸秆资源,既涉及到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中的土壤肥力、水土保持、环境安全以及可再生资源高效利用等,又涉及到农民生产生活系统的环境清洁,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实现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国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较低,大部分被废弃或直接焚烧,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秸秆还田是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在杜绝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还有培肥增产作用。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促进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发育。秸秆还田培肥增产作用显著,一般可增产5%~10%。现有为数不多的秸秆还田方法,存在农田表层土壤耕作困难、影响作物出苗和产量、秸秆分解速度过慢、碳汇作用受限、不利于加深耕层及改善土壤结构等问题。

适宜的耕作措施可以建立良好的农田耕层结构,并协调土壤的水分和养分状况,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传统耕作以翻耕为主,虽然可以创造良好的耕层,却增加了土壤的风蚀和养分流失。近几年发展较快的免耕技术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但是长期的免耕会导致土壤耕层变浅、养分表层富化下层贫瘠、病虫草害加重等不利影响,不利于作物均衡利用土壤养分。特别在小麦-玉米两熟区,近年来全年免耕或少耕的面积在不断增大,随着少免耕年限的增多,耕层变浅、土壤容重增大、孔隙度下降等问题越来越严重,阻碍了作物根系的生长,影响作物对深层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利用,最终导致产量降低。轮耕技术通过翻耕、深松与免耕等土壤耕作措施的有机组合,可以扬长避短,有效地改善土壤耕层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克服长年单一耕作方式带来的不利影响,是用地养地相结合的农田生产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小麦-玉米两熟周年秸秆还田问题,并构建合理土壤耕层结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麦玉米两熟秸秆周年还田的轮耕种植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小麦玉米两熟秸秆周年还田的轮耕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小麦成熟后采用小麦联合收割机收获,收获时小麦秸秆可被收割机切碎成6~7cm小段,成条带状分布在土壤表面;

(2)、小麦收割完毕后,利用玉米免耕精量施肥播种机贴茬施底肥、精量播种,一次完成;

(3)、播后出苗前在土壤墒情适宜时用除草剂进行封闭除草;

(4)、幼苗4~5叶期,喷施农药预防生长期病虫害;

(5)、在小喇叭口至大喇叭口期之间,追施穗肥;

(6)、待夏玉米籽粒乳线消失时用玉米联合收割机收获,玉米联合收割机的旋刀将玉米秸秆切碎成小于5cm的均匀小段,覆盖地表;

(7)玉米收割完毕后,利用小麦深松条带旋耕施肥播种机深松土壤、旋耕播种带、深层施肥、播种小麦、播后镇压,一次性完成;

(8)于11月下旬或12月上旬,日平均气温降至3~5℃时开始浇冬水,夜冻昼消时结束浇水;浇过冬水,墒情适宜时要及时划锄;

(9)于小麦返青期,日平均气温在8℃以上时防除杂草;双子叶杂草可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等,单子叶杂草每亩用3%世玛乳油30ml,加水30kg稀释喷雾防除;

(10)拔节期追肥浇水;拔节期肥水管理要做到因地因苗制宜;

(11)开花期及时防治小麦后期常发生的病虫害;

(12)小麦蜡熟末期用联合收割机收获秸秆同时还田。

步骤(2)中,采用玉米精播机械免耕贴茬精量播种,行距60cm,播深3~5cm。

步骤(2)中,所施的底肥为每亩磷酸二铵9kg,硫酸钾16kg,尿素10kg,硫酸锌1kg。

步骤(4)中,预防生长期病虫害用25%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8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预防和防治褐斑病;防治黏虫可用灭幼脲和杀灭菊酯乳油喷雾,防治蓟马可用10%吡虫啉或40%氧化乐果乳油喷雾。

步骤(5)中,追施穗肥为每亩追施尿素13~16kg;在距植株10cm左右处开沟深施,深度8~10c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228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