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工接种小麦光腥黑粉菌侵染小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96670.3 | 申请日: | 2015-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096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高利;沈慧敏;蔚慧欣;陈万权;刘太国;刘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7/06 | 分类号: | A01G7/06;C12Q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吴泳历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 接种 小麦 光腥黑粉菌 侵染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工接种小麦光腥黑粉菌侵染小麦的方法,属于农业微生物领域。所述方法包括:(1)制备用于侵染的用小麦光腥黑粉菌菌丝悬液:将小麦光腥黑粉菌的菌瘿压碎,制备孢子悬液,将其涂布于2%的水琼脂培养基上,16℃培养箱中培养至冬孢子萌发并长出菌丝,用灭菌蒸馏水将菌丝冲洗下来,备用;(2)预备接种小麦苗:小麦种子浸泡至发芽,然后置于5℃春化处理一个月,将春化好的种子种于灭菌土中,待小麦苗长到拔节孕穗期时,备用;(3)接种:将步骤(1)获得的小麦光腥黑粉菌菌丝悬液注射入小麦植株的花药腔室的空隙内。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获得发病小麦植株的成功率更大。并且,本发明的方法简单易行、便于实施操作、有利于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微生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工接种小麦光腥黑粉菌侵染小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小麦光腥黑粉菌,又名小麦光腥黑穗病菌(拉丁名:Tilletia foetida),为黑粉菌目、腥黑粉菌科、小麦光腥黑穗病菌属。它可引起小麦腥黑穗病。小麦光腥黑穗病菌冬孢子萌发时只生出一根原菌丝,而内壁发生多处消解。原菌丝含有多个细菌核,并有脂肪粒,核糖体,糖原和线粒体等。原菌丝顶端可形成8个担孢子,并桥接形成“H”型菌丝。其孢子生于子房内,外包果皮,与种子同大。其孢子呈球形至椭圆形,有时候为长圆形至多角形,淡灰褐色至榄褐色,平滑,有腥臭。
在对小麦光腥黑粉菌的生理生长情况和侵染机制的研究中,通常需要通过人工方法将它接种至小麦植株使后者感染得到染病小麦植株以进行观察和分析,但迄今为止,尚未存在一种人工接种小麦光腥黑粉菌侵染小麦的有效方法,以获得发病率较高的小麦植株用于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上述领域的空白,提供了一种可获得较高发病率小麦植株的、有效的人工接种小麦光腥黑粉菌侵染小麦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人工接种小麦光腥黑粉菌侵染小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用于侵染的用小麦光腥黑粉菌菌丝悬液:
将小麦光腥黑粉菌的菌瘿压碎,制备孢子悬液,将其涂布于2%的水琼脂培养基上,16℃培养箱中培养至冬孢子萌发并长出菌丝,用灭菌蒸馏水将菌丝冲洗下来,备用;
(2)预备接种小麦苗:小麦种子浸泡至发芽,然后置于5℃春化处理一个月,将春化好的种子种于灭菌土中,待小麦苗长到拔节孕穗期时,备用;
(3)接种:将步骤(1)获得的小麦光腥黑粉菌菌丝悬液注射入小麦植株的花药腔室的空隙内。
所述将步骤(1)获得的小麦光腥黑粉菌菌丝悬液注射入花药腔室的空隙内,连续注入2次,每天1次,24小时后再注射1次。
所述孢子悬液的浓度为105孢子/ml,将其涂布于2%的水琼脂培养基上,所述菌丝为冬孢子萌发后1天内的菌丝,每块直径9cm的水琼脂培养基平板上的菌丝采用2ml灭菌蒸馏水冲洗获得所述小麦光腥黑粉菌菌丝悬液。
每株小麦选取1个花药腔室的空隙进行接种。
所述接种的环境参数如下:温度20℃,光照时间24小时。
所述方法在研究小麦光腥黑粉菌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工接种小麦光腥黑粉菌侵染小麦的方法,包括制备侵染用小麦光腥黑粉菌菌丝悬液和将所述菌丝悬液注入小麦花药腔室的空隙内。采用小麦光腥黑粉菌菌丝做为侵染源,而不是直接用冬孢子,侵染成功率更高,不再受限于孢子的萌发率。将菌丝制成悬液是为了使其更适于注入的方式。而选取孕穗期的小麦植株作为侵染受体,符合菌丝侵染的时期。本发明的方法大幅度提高了侵染成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966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