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节能的BOG回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87953.1 | 申请日: | 2015-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336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发明(设计)人: | 朱忠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航天惠利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J1/02 | 分类号: | F25J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8 | 代理人: | 陈丽君 |
地址: | 212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节能 bog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化天然气储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节能的BOG回收装置,用于回收液化天然气储运过程中产生的BOG气体。
背景技术
加快发展进口液化天然气(LNG)是目前我国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和提高能效的最有力的措施。根据国家的能源规划,2020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的比率达到12%,我国将在长三角、环渤海地区、泛珠三角地区建设约10个LNG接收站,到2020年形成年进口5000万吨以上规模的LNG接收设施。由于LNG在常压下温度低至-162℃,其特殊的储存条件,在接收站储存时漏热便不可避免,即LNG在储存中会产生大量的蒸发气体(boil-offgas,BOG),LNG轮船、LNG槽车以及接收站、储存站、调峰站内的LNG低温储罐,均存在着每天0.05%标准蒸发率;同时除储罐漏热产生BOG外,在LNG船卸货期间也会产生大量的BOG。如果产生的BOG不能得到回收和利用,只能排放到空气中,造成巨大的浪费,存在安全隐患,对环境也将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考虑如何将BOG进行处理和利用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工程上对BOG的处理主要有两种工艺流程,即直接压缩工艺和再冷凝工艺。直接压缩工艺是将BOG气体通过压缩机直接加压进入外输管网;再冷凝工艺是对BOG气体通过压缩机加压,再与过冷的LNG换热,使得BOG气体冷凝。
这两种工艺都是通过BOG压缩机对BOG进行压缩,虽然流程简单,但是功耗大,且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关键设备BOG压缩机主要依赖进口,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弊端提供一种高效节能的BOG回收装置,采用普通的无油氮气压缩机和透平膨胀机,以低温氮气为传热介质与BOG气体换热并使其液化;本发明摆脱了现有BOG回收装置对国外BOG压缩机的依赖,具有安全、节能、高效、环保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效节能的BOG回收装置,包括氮气储罐、第一控制阀门、氮气压缩机、氮气水冷却器、水箱、泵、第二控制阀门、膨胀机、第三控制阀门、一号换热器、第四控制阀门、第五控制阀门第六控制阀门、二号换热器、第七控制阀门、第八控制阀门、LNG储瓶、称重仪、第九控制阀门;
所述的氮气储罐的出口与氮气压缩机的进口通过第一管道相连,第一管道上设有第一控制阀;氮气压缩机的出口与氮气水冷却器热物流进口通过第二管道相连,氮气水冷却器的冷物流进口与泵相连、泵与水箱相连,水箱与氮气水冷却器的冷物流出口相连,形成循环通路;氮气水冷却器的热物流出口通过第三管道与膨胀机的增压端相连,第三管道上设有第二控制阀;膨胀机的增压端出口与一号换热器热物流进口通过第四管道相连,第四管道上设有第三控制阀;一号换热器热物流出口与膨胀机的膨胀端进口通过第五管道相连,第五管道上设有第四控制阀;膨胀机的膨胀端出口与二号换热器冷物流进口通过第六管道相连,第六管道上设有第五控制阀;二号换热器冷物流出口与一号换热器冷物流进口通过第七管道相连,第七管道上设有第七控制阀;一号换热器冷物流出口与氮气储罐进口通过第八管道相连,第八管道上设有第九控制阀门;BOG气体通过第九管道引入二号换热器热物流进口,第九管道上设有第六控制阀门;二号换热器热物流出口与LNG储瓶进口通过第十管道相连,第十管道上设有第八控制阀门,所述称重仪固定在LNG储瓶底部。
上述一种高效节能的BOG回收装置,其中,所述一号换热器、二号换热器、膨胀机的膨胀端、第四管道、第五管道、第六管道、第七管道均包覆一层保温层,所述第三控制阀、第四控制阀、第五控制阀、第七控制阀均采用低温长轴阀门。
上述一种高效节能的BOG回收装置,其中,所述氮气压缩机为往复式无油氮气压缩机,膨胀机为透平膨胀机。
上述一种高效节能的BOG回收装置,其中,所述一号换热器与二号换热器均为板翅式换热器或列管式换热器。
上述一种高效节能的BOG回收装置,其回收工艺如下:
(1)开机预冷阶段
①控制第六控制阀门和第八控制阀门关闭,其余控制阀门打开,氮气储罐中0.1Mpa、15—25℃的氮气经过第一控制阀进入氮气压缩机中压缩至0.6Mpa,温度升高至150—200℃,然后进入氮气水冷却器中降温,将氮气温度降至20—30℃,氮气水冷却器通过泵与水箱的循环作用起到持续冷却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航天惠利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航天惠利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879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