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粉末冶金表面致密化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63661.4 | 申请日: | 2015-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281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发明(设计)人: | 董金杨;邓恩龙;官劲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保来得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3/24 | 分类号: | B22F3/24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粉末冶金 表面 致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粉末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粉末冶金表面致密化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粉末冶金生产过程是粉末压制后烧结。但是传统的粉末冶金零件密度一般情况下不高于7.2g/cm3,即使通过复压复烧等现有致密化工艺方法,整体密度也只能提高到7.4g/cm3左右。随着粉末冶金零件表面层密度要求越来越苛刻,同时粉末冶金零件表面存在很多孔隙,使得常规工艺生产方法已无法生产出能满足客户特殊使用要求的零件。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粉末冶金表面致密化的方法,使粉末冶金零件表面层密度达到7.6g/cm3以上,以满足零件的表面层密度的特殊要求。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粉末冶金表面致密化的方法,粉末冶金零件烧结后先进行精整处理,以达到预定的表面平面度水平;接着进行擦拭、洗净处理,去除表面异物;再接着进行表面挤压处理,实现表面致密化;其中,挤压设备为CNC车床,挤压刀进给量为0.23-0.27mm;经过上述表面致密化处理后,在零件表面形成140-160um厚度的致密化层,致密化层密度大于7.6g/cm3。
所述的粉末冶金表面致密化的方法,粉末冶金零件材料组成及重量含量为:1.0~3.0%Ni,0.3~0.6%C,0~2.5%Cu,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所述的粉末冶金表面致密化的方法,粉末冶金零件密度为6.9g/cm3。
所述的粉末冶金表面致密化的方法,精整处理采用额定压力为1000吨的整形加工机。
所述的粉末冶金表面致密化的方法,采用通过式洗净机将零件清洗干净。
所述的粉末冶金表面致密化的方法,致密化层密度在7.65~7.70g/cm3。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优点有:该对粉末冶金零件表面进行挤压处理的方法,使得零件表面致密化,致密层密度可以达到7.6g/cm3以上,同时使表面层具有较高的硬度及较好的耐磨性能,从而满足零件特殊使用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不受以下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粉末冶金表面致密化的方法,粉末冶金零件材料组成及重量含量为:1.0%Ni,0.3%C,2.5%Cu,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材料可采用现有粉末冶金技术制得,制品密度为:6.9g/cm3,在该粉末冶金零件上进行本发明的表面处理。
精整处理采用额定压力为1000吨的整形加工机,精整后表面平面度0.10MAX;擦拭采用人工擦拭的方法,再经过通过式洗净机将零件清洗干净;表面致密化方法为挤压,设备为CNC车床,挤压刀进给量约0.25mm;经过上述表面致密化处理后,在零件表面形成150um左右厚度的致密化层,致密化层密度在7.65g/cm3。
实施例2
一种粉末冶金表面致密化的方法,粉末冶金零件材料组成及重量含量为:3.0%Ni,0.6%C,0.5%Cu,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材料可采用现有粉末冶金技术制得,制品密度为:6.9g/cm3,在该粉末冶金零件上进行本发明的表面处理。
精整处理采用额定压力为1000吨的整形加工机,精整后表面平面度0.10MAX;擦拭采用人工擦拭的方法,再经过通过式洗净机将零件清洗干净;表面致密化方法为挤压,设备为CNC车床,挤压刀进给量约0.25mm;经过上述表面致密化处理后,在零件表面形成150um左右厚度的致密化层,致密化层密度在7.68g/cm3。
实施例3
一种粉末冶金表面致密化的方法,粉末冶金零件材料组成及重量含量为:2.0%Ni,0.5%C,2.0%Cu,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材料可采用现有粉末冶金技术制得,制品密度为:6.9g/cm3,在该粉末冶金零件上进行本发明的表面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保来得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扬州保来得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636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二维铜纳米棒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增材制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