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阳能电池电极用的糊料及使用其制备的太阳能电池电极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63232.7 | 申请日: | 2015-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91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金东奭;金周熙;朴珉秀;朴永起;梁相贤;郑锡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B1/22 | 分类号: | H01B1/22;H01L31/02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李艳;臧建明 |
地址: | 韩国京畿道龙仁***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电池 电极 糊料 使用 制备 | ||
本文揭示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电极的糊料及使用其制备的太阳能电池电极。所述用于太阳能电池电极的糊料包括导电粉末、玻璃料及有机媒剂,其中所述玻璃料包括元素铋(Bi)、碲(Te)及锑(Sb),并且铋(Bi)与碲(Te)的摩尔比是1∶1到1∶30。本发明的用于太阳能电池电极的糊料能够使接触电阻减到最小。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案主张2014年11月13日提交给韩国知识产权局的韩国专利申请案第10-2014-0158299号的优先权及权益,其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电极的糊料以及由其制备的电极。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使用p-n结(p-n junction)的光伏效应(photovoltaic effect)产生电能,光伏效应将日光的光子转化成电。在太阳能电池中,分别在具有p-n结的半导体晶片或衬底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形成前电极和背电极。随后,通过进入半导体晶片的日光诱发p-n结的光伏效应,并且由p-n结的光伏效应产生的电子提供的电流流过电极到达外部。太阳能电池的电极是通过在晶片上施加、图案化以及烘烤用于太阳能电池电极的糊料而形成。
近来,不断减小发射极的厚度来改善太阳能电池效率会引起分流,这可以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劣化。此外,已逐步地增加太阳能电池的面积以增加太阳能电池的效率。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太阳能电池的接触电阻(contact resistance)增加,可能会引起效率劣化的问题。
因此,需要能够确保足够低的接触电阻并增加转换效率的用于太阳能电池电极的糊料的玻璃料,从而制备涵盖从低薄层(sheet)电阻到高薄层电阻的用于太阳能电池电极的糊料。
韩国专利公开案第0868621号是关于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使接触电阻减到最小的用于太阳能电池电极的糊料。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用于太阳能电池电极的糊料包括导电粉末、玻璃料及有机媒剂,其中所述玻璃料包括元素铋(Bi)、碲(Te)及锑(Sb),并且铋(Bi)与碲(Te)的摩尔比是1∶1到1∶30。
所述玻璃料可以进一步包括锂(Li)、钠(Na)、锌(Zn)及钨(W)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玻璃料中铋(Bi)与锑(Sb)的摩尔比可以是1∶0.05到1∶5。
所述糊料可以具有60重量%到90重量%的导电粉末;1重量%到10重量%的玻璃料;及5重量%到30重量%的有机媒剂。
所述导电粉末可以包括以下各物中的至少一种:银(Ag)、金(Au)、钯(Pd)、铂(Pt)、铜(Cu)、铬(Cr)、钴(Co)、铝(Al)、锡(Sn)、铅(Pb)、锌(Zn)、铁(Fe)、铱(Ir)、锇(Os)、铑(Rh)、钨(W)、钼(Mo)、镍(Ni)及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
所述玻璃料的平均粒径(D50)可以是0.1微米到5微米。
所述糊料可以进一步包括以下各物中的至少一种:分散剂、触变剂、塑化剂、粘度稳定剂、消泡剂、颜料、紫外线稳定剂(UV stabilizer)、抗氧化剂以及偶合剂。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可以由上文所描述的用于太阳能电池电极的糊料制备太阳能电池电极。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用于太阳能电池电极的糊料
本发明的用于太阳能电池电极的糊料包括导电粉末、玻璃料及有机媒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SDI株式会社,未经三星SDI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632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雷击光电复合缆、接地层、铠装层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堆芯熔融物捕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