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悬挂式非平衡动态张力传感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31567.0 | 申请日: | 2015-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032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马敏毓;赵敏;王冬月;赵志豪;蔡力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L1/22 | 分类号: | G01L1/22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悬挂 平衡 动态 张力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悬挂式非平衡动态张力传感器。
背景技术
张力传感器也叫张力检测器,是张力控制过程中用于测量卷材张力值大小的仪器。应变片是一种重要的传感元件,在动态力学测量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应变片技术是迄今为止应用最广泛,技术最成熟的测量技术。应变片传感技术利用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将应变片粘贴在被测试件上,金属的阻值会随其所受机械变形而改变,电阻的变化就反映了应变片所粘贴部位的应变值。这种测试方法有其独特的优点:
1.结构简单,尺寸小;
2.变换电路简单;
3.性能稳定可靠,精度高,可以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下测定结构的应变;
4.易于实现测试过程自动化和多点同步测量、远距测量和遥测。
现阶段张力传感器的种类繁多。按测量对象来分,主要有纱线张力测量传感器、膜张力测量传感器、钢索类张力测量传感器这三类张力传感器。按结构形状来分,有圆筒式、轴台式、圆饼式、梁式以及各种复杂结构。绳带张力与钢索类的张力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受力情况、形变的状态等。针对这类张力的测量,主要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
接触式测量包括:串接式、滚轮式、旁压式和类滚轮式;非接触式包括:利用绳索的固有频率f与绳索张力的关系来测量、利用磁电效应(ME)或者电磁场中的其他效应来测量。目前的主流还是采用接触式的方法,其中串接式的测量方法是最多的。具体方法是将被测对象(绳带)截断将传感器串入到其中,绳带受力后对传感器的两端产生拉力从而传感器产生了形变。此类传感器原理简单、测量直接、精度和线性度都非常好,但是它的主要缺陷是会破坏绳带。接触式中的旁压式、滚轮式以及类滚轮式,其原理是将绳带的张力通过应变片、压电材料或者差动电容来间接测量。这几类测量方法都是无损式的,对被测绳带本身的结构没有任何影响,而且安装简单,便于更换。
现在市面上可见的张力传感器有美国MEAS的EL20-S458、法国kortis的FMI、德国施密特张力仪。虽然针对不同的对象,它们有系列产品可选择,有精度高、温漂小,响应快等优点,不过它们仍存在以下缺点:首先,这类产品都主要适用于静态测量,没有考虑到绳带在瞬间大张力作用下受摩擦力的影响;其次,对于测量对象是安全带这类较宽的扁平带状结构,为了防止绳带的脱落使测量失效,上述产品的安装和拆卸不仅复杂,而且每拆装一次都需要由专业人员进行繁琐的标定之后才能投入使用,这类传感器在实际实验过程中基本很少能够重复利用,大大增加了成本;另外,以美国MEAS的EL20-S458为例,对于较宽的扁平带状结构,为固定绳带多采用两侧平衡式的结构,默认绳带上所受的是均匀的力,然而在实际测量过程中,绳带的扭绞等都可能使得其所受张力的不均匀,尤其在动态测量过程中情况更为复杂,这就导致绳带作用在试件上的力传递不均,从而使得这类结构无法实现动态测量。
本发明针对目前市场上的一些张力传感器在测量时的缺陷,提出一种悬挂式动态张力传感器,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双悬臂梁结构,采用应变片间接测量,主要用于具有一定宽度的扁平绳带上动态张力的测量。其特殊的滚筒式结构可有效防止绳带被烧蚀,非平衡式结构能避免动态测量中绳带张力不平衡时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并且整体结构可针对不同宽度的绳带灵活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所涉及到的缺陷,提供一种悬挂式非平衡动态张力传感器,通过双悬臂梁结构,采用应变片间接测量,同时采用滚筒的设计,使得在瞬间大张力测量时,可以减小摩擦,有效防止被测绳带的受热烧蚀现象;另外采用非平衡悬挂式的结构设计,测量时无需固定在基座上,一方面保证绳带不会在测量过程中脱落使得测量失效,另一方面有效消除动态测量时非均匀力的不良影响,保证动态测量时的准确性。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悬挂式非平衡动态张力传感器,包含三轴型受力主体、档板、第一至第三螺帽、第一至第三滚筒、第一至第四应变片、绳带和电气盒子;
所述三轴型受力主体包含受力底板和第一至第三导力圆柱;
所述第一至第三滚筒均为倒角滚筒;
所述第一导力圆柱、第三导力圆柱垂直设置在受力底板的两端,所述第二导力圆柱垂直设置在受力底板的中间,且所述第一至第三导力圆柱与受力底板之间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至第三滚筒对应的倒角;
所述第一至第三滚筒对应嵌套在所述第一至第三导力圆柱上;
所述第二导力圆柱和第一导力圆柱、第三导力圆柱之间的受力底板均采用悬臂梁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315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电吹风功能的发梳
- 下一篇:一种和面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