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井下自动无级节流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30806.0 | 申请日: | 2015-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014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林元华;马尚余;邓宽海;张勇;刘乔平;王其军;朱红钧;曾德智;韩礼红;冯耀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3/12 | 分类号: | E21B4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自动 无级 节流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然气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井下自动无级节流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天然气开采过程中,为满足地面设备的耐压要求,需要对天然气进行节流降压操作。目前,应用最广的节流装置及方法共分两种:1、井口节流。天然气通过井口节流装置后,压力骤降,体积突增。然而在突然降压引起的气体膨胀与焦耳-汤普森冷却效应的作用下,天然气温度也随之骤降,极大的提高了水合物生成,乃至冰堵发生的概率,造成地面设备堵塞,局部高压,热传导效率降低。2、井下节流。井下节流工艺可充分利用地温加热节流降温后的天然气,降低水合物产生概率。然而,现应用于天然气开采的井下节流装置,在单次下井的情况下,仅能实施一次节流操作。这就需要在关井停产的状态下,动用大量人员与专用设备投捞井下节流装置,且投捞工艺复杂、周期长、成功率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井下自动无级节流装置及方法,在充分利用地温加热天然气的同时,实现对天然气产量的实时与自动、无级调节,保证科学的天然气生产制度。
本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井下自动无级节流装置,主要包括:阀芯、套筒、阀套、弹簧、母接头、通孔、闸板、O型橡胶密封圈、阀套环空、节流孔、阀芯通道。下部阀芯外径与套筒内径相等,并紧密连接。其中,阀芯自下而上均为空心,且上部阀芯周向上布置有若干节流孔,节流降压后的天然气可经此流向上部油管柱。阀芯与阀套之间设有O型橡胶密封圈,用于共同密封未形成有效流通通道的节流孔。利用弹簧连接阀套与带有通孔的闸板,闸板外径与套筒内径相等,并紧密连接。利用阀套、弹簧及O型橡胶密封圈调节开放的节流孔数量,由此实现自动、无级节流。母接头与上部油管柱连接。
本发明所述阀芯、套筒、阀套均由硬质合金制成,延缓天然气对上述部件的冲蚀。
对于酸性气井,本发明所述部件均由耐蚀材料制成,延缓酸性气体对各部件的腐蚀。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井下自动无级节流方法,所述方法为:首先,基于钻井、测井、试井数据,确定天然气压力;其次,根据油田总体开发方案,制定单口气井的生产制度,并据此确定单排节流孔尺寸、单排节流孔数量及节流孔总排数;最后,依据阀套力的平衡方程,设计弹簧劲度系数及相邻两排节流孔的间隔。
阀套上行时力的平衡方程:
kx=PS-f(1)
阀套下行时力的平衡方程:
kx=PS+f(2)
式中k——弹簧劲度系数,N/m;
x——相邻两排节流孔的间隔,m;
P——天然气压力,Pa;
S——阀套内顶面积,m2;
f——阀套与O型橡胶密封圈间的摩擦力,N。
本发明利用弹簧弹力与天然气压力、阀套与O型橡胶密封圈间的摩擦力的平衡关系,调节开放的节流孔数量,实现天然气的自动、无级节流。
在阀套内顶面与阀芯上端面接触时,仍有节流孔处于开放状态,以进行后期开采及井底排液。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能依据实时天然气压力,自动、无级调节开放的节流孔数量,保障生产制度的顺利实施;
(2)本发明无需关井停产即可进行井下自动、无级节流,且无需专用设备,作业工艺简单。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公开范围。另外,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以帮助对本发明的理解,并不具体限定本发明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
图1为本发明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本发明解释,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附图所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井下自动无级节流装置,主要包括:阀芯1、套筒2、阀套3、弹簧4、母接头5、通孔6、闸板7、O型橡胶密封圈8、阀套环空9、节流孔10、阀芯通道11。
为使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晰,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308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丹参注射液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双向承压堵塞器